長相思 其一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溪上長滿了蘋草,柳絲圍繞著長堤。送行人一直送到溪水西邊,回來時天邊月已低垂。煙霧彌漫,寒風凄凄。再次倚靠朱門傾聽馬的嘶鳴,只有寒鷗相對而飛。
蘋:水生植物,葉浮水面。
隴月:山間明月。
霏霏:形容煙霧濃重。
凄凄:形容寒冷、凄涼。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詞的內容來看,可能是作者在送別友人后,觸景生情而作,抒發了離別后的孤寂之感。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送別后的孤寂與思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凄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以細膩的情感和自然的語言展現了婉約詞的特色。
高竹重林接翠微,
夕陽分手柘岡西。
莫憂世事兼身事,
且逐東風進杖藜。
棋聲院靜綴苔勻,柳色樓高點幕頻。
開徑雨馀遮草嫩,捲簾寒淺送香新。
重拈欲辨開時樹,細數憑占幾日春。
直待深陰藏宿鳥,循蹊猶覓錦鱗鱗。
幽港沈荒煙,江月上城半。人影穿林來,一一若秋雁。
扣門悄不應,一地涼陰橫。主人邀客坐,隔竹風爐聲。
竹深秋意生,月欲與人語。仙鶴飛出墻,桂花落如雨。
斜月已過橋,籬影澹如畫。時有秋蟲聲,蕭騷雜秋話。
話長客欲去,池上雙扉開。庵僧苦待客,故使山鐘催。
歸來隱幾臥,夢落西溪水。波影滿船頭,白鷗呼不起。
幽思春云亂,擬向琴中說。
徽寒錦薦高,未鼓弦中絕。
尚有無弦韻,或可奏明月。
階前望冰輪,去去不停轍。
薄命如妾何,秋風河漢闊。
脫木生寒風動波,眼中殘塔矗山阿。
憂成已信僑將壓,癡絕空歌約奈何。
竟遣藩兵紛寶歷,未容計簿錄元和。
主人莫作棲棲嘆,要待毛錐敵魯戈。
大道本生知,崇高志不移。
凝神超事物,觀妙極希夷。
訪藥三山遠,遺弓萬國悲。
神孫昔鐘愛,天作太平基。
天生甘薯海中餐,
細切銀絲日炙乾。
萬廩千箱居積滿,
不勞引領望臺灣。
大道風塵遠,真能化素衣。
兩行春樹直,一片亂沙飛。
入世情無賴,依人事恐違。
江頭舊茅屋,鷗鳥自忘機。
一掬巖下水,不滿數寸深。當其伏坎時,已有東注心。
我訪桃源人,桃源在何處。世上無桃源,何必移家去。
數朵東籬畫不如,百靈移植重吹噓。
坐令王母金光草,飛入仙人紫霧裾。
紫煙漠漠晚枝寒,映月含霜逼夜闌。
卻怪誰家三婦艷,并將黃額倚闌干。
雙舄行依燕闕日,孤臺留倚粵王城。
山川尚借旌麾色,樓閣長懸磬鐸聲。
避暑壺觴仍惜別,向陽花木總含情。
看來豈是玄都觀,千樹桃華自種成。
整冠亭畔草萋萋,
一曲《南薰》落照迷。
腸斷九疑山似黛,
鷓鴣飛入竹間蹄。
著書何似觀心賢,
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書成南渡后,
先生續集再編年。
鬼斧鑿靈根,玩舟穿石洞。
渟然水一泓,削壁暗如甕。
舍舟躡我履,濕翠沾余凍。
紆回轉湫仄,離立嵌虛空。
山腹裹林扉,危崖出層棟。
煙開江海平,云起巖壑動。
澄觀物皆寂,曠坐鳥微哢。
得意默無言,撫境還疑夢。
何必山僧知,澗流自迎送。
物情殊熳爛,問俗竟何如。
樂事喧鼉鼓,哀音轉犢車。
蕃荒逃火鹿,海熟上潮魚。
生理無妨陋,安恬可瑟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