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
三百詩刪麟筆前,
周家積累瓞綿綿。
須知正始基王化,
只在關雎第一篇。
三百詩刪麟筆前,
周家積累瓞綿綿。
須知正始基王化,
只在關雎第一篇。
《詩經》三百篇在孔子刪訂之前就已存在,周朝的基業如瓜瓞連綿不斷地積累發展。要知道純正的道德風尚是王者教化的基礎,這都體現在《關雎》這第一篇詩里。
毛詩:《詩經》的一種傳本。
詩刪:指孔子刪詩。麟筆:指孔子作《春秋》,因西狩獲麟而絕筆,后稱筆為麟筆。
瓞綿綿:出自《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比喻周王朝像瓜瓞一樣世代綿延、不斷發展。
正始:純正的道德風尚。王化:王者的教化。
關雎:《詩經》的第一篇。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開端,在古代文化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此詩應是作者基于對《詩經》的研究和對周朝歷史文化的認識而創作,強調《詩經》開篇《關雎》在道德教化和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意義。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詩經》尤其是《關雎》在周朝文化傳承和道德教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以簡潔的語言、巧妙的用典,展現了對經典文化的尊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人對傳統文化傳承和道德建設的重視。
春云處處生,藹藹復盈盈。恍如飛蓋落,忽與去帆平。泄彩迎回照,乘虛薄太清。惠休無怨別,早晚麗神京。
君家遠自羅源出,道學相傳有豫章。世系固應存慶澤,諸孫還喜紹書香。圣朝作育文風盛,泮水弦歌化日長。早晚到官有馀暇,題詩須上峴山陽。
勞勞宦海何曾定,得得金華又處州。豈謂羊腸翻險絕,故拌星轍少淹留。離筵候雁偏驚客,江岸黃花正得秋。老我獨懸雙眼在,承家節操幾人儔。
明詔春頒出紫宸,黨庠遂序法成均。運籌廊廟皆熊虎,奮跡丘園盡鳳麟。七步詞章年更少,一門孝義老彌醇。清朝偃武崇文化,始信儒冠不誤身。
八詠樓前婺女城,一年不聽早鶯聲。登樓誤喜青山在,覽鏡羞添白發明。故國春風頻入夢,異鄉啼鳥最關情。愁來更憶王文學,何日東歸共結盟。
平生夢往處,始到天南峰。風來荷氣度,日轉松陰重。
放眼閑吟江畔,掀髯半醉尊前。新涼細細入酣眠。多謝風姨顧盼。也算年華二八,卻非夢里嬋娟。相邀且莫說悲歡。只共流螢繾綣。
皎皎水上仙,風吹入我懷。我夢逢姹女,洛波墮弓鞋。
頻歲中田苦螟螣,為渠秉畀作豐年。只今鼠子誅求地,巷議街談一粲然。
燕姬玉袖抱箜篌,馬上長隨翠輦游。春來照影秦淮水,愛殺江南云母舟。
非花非葉艷茸茸,雁未來時已自紅。多似錦衣明晝繡,好同旌節種秋風。雞冠粗俗難爭長,金鳳低徊漫作叢。誰道后庭遺恨曲,龍蟠王氣正豪雄。
且倚東風拚酒酣,莫將食口配春蠶。還家更有無窮興,曲水飄香滿舍南。暖霧團云晚氣酣,柅車游女密于蠶。錦城行樂忘歸客,家在魚鳧碧水南。夾道紅英碎纈鞍,文園春滿帶圍寬。雙輪不解生方角,祗作繁城數日歡。市酒郫筒去未還,宗人厚德敵劉寬。田歌社舞生惆悵,聊向樽前佐客歡。憐君醉里賦新詩,皎皎風前玉樹枝。在處相逢開口笑,一生能有幾多時。樓前燕子不知歸,樓下鶯啼碧樹枝。絲管未收空梓澤,恐君還有斷腸時。
歸來深欲斷塵緣,常拜青詞密吁天。既幸此身無玷辱,更欣盡室得團圓。捫心只合安三徑,度力那能障百川。若也天公終見念,從今便是再生年。
窗暗雨沉沉,懷君剩欲尋。忽驚傳惡耗,深痛失知音。早負神童譽,詞為學者欽。風裁留永憶,行止亦狂吟。
禮羅溫石集群才,閣似平津倚漢開。再刖自憐和氏璧,七年誰識豫章材。幸依牛斗占靈氣,愿藉鸞皇作令媒。清宴幾時容授簡,雪篇吾欲和新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