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武昌二邸失守由太倉蹈海之燕感賦(時至正乙未。元稱諸王皆曰太子)
兩宮旄鉞何其盛,來自廬州共武昌。
廣甸白云飛渺渺,大江黃鶴去茫茫。
靈妃旋旆神燈見,龍女吹笙水殿涼。
八月灤河回象駕,愿勞太子奏多方。
東南六月多炎暑,遠道胡為太子來。
宮旆拂云何地出,樓船入海幾時回。
滄溟渤海魚龍混,錦里江山草木哀。
田野布衣空有賦,莫憑徐市問蓬萊。
兩宮旄鉞何其盛,來自廬州共武昌。
廣甸白云飛渺渺,大江黃鶴去茫茫。
靈妃旋旆神燈見,龍女吹笙水殿涼。
八月灤河回象駕,愿勞太子奏多方。
東南六月多炎暑,遠道胡為太子來。
宮旆拂云何地出,樓船入海幾時回。
滄溟渤海魚龍混,錦里江山草木哀。
田野布衣空有賦,莫憑徐市問蓬萊。
兩宮的軍旗是多么盛大,從廬州和武昌而來。廣闊平野上白云悠悠飄散,大江之上黃鶴遠去,一片迷茫。神女回返旌旗飄動,神燈閃現,龍女吹笙,水殿生涼。八月灤河畔帝王車駕回轉,希望太子能多方操勞奏功。東南六月多炎熱酷暑,太子為何要遠道而來。宮旗拂云不知從何處出現,樓船入海不知何時能回。滄海渤海魚龍混雜,蜀地江山草木含哀。我這田野間的平民空有詩篇,不要憑借徐福去問蓬萊仙山。
兩宮:指廬州和武昌二邸。旄鉞:軍旗,代表軍事力量。
渺渺:悠遠、渺茫的樣子。
靈妃:傳說中的神女。旋旆:回返旌旗。
龍女:神話中的龍的女兒。
灤河:河流名。象駕:帝王的車駕。
宮旆:宮旗。
滄溟:大海。
錦里:泛指蜀地。
徐市:即徐福,曾為秦始皇入海求仙藥。
此詩創作于至正乙未年。當時廬州、武昌二邸失守,局勢動蕩不安。詩人目睹這種情況,又看到太子的行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穩定和自己對局勢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太子的期望。其特點是將現實與神話想象相結合,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社會狀況和文人心態。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仁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峭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憶長安,八月時,闕下天高舊儀。衣冠共頒金鏡, 犀象對舞丹墀。更愛終南灞上,可憐秋草碧滋。
羞看鏡里花,憔悴難禁架,耽閣眉兒淡了叫誰畫。最苦魂夢飛繞天涯,須信流年鬢有華。紅顏自古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無人處,盈盈珠淚偷彈灑琵琶。恨那時錯認冤家,說盡了癡心話。 一杯別酒闌,三唱陽關罷,萬里云山兩下相牽掛。念奴半點情與伊家,分付些兒莫記差。不如收拾閑風月,再休惹朱雀橋邊野草花。無人把,萋萋芳草隨君到天涯準備著夜雨梧桐,和淚點常飄灑。
莫向中原嘆黍離,英雄生死系安危。 內庭忽下班師詔,絕漠全收大將旗。 父子一門甘仗節,山河千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道曰五行,釋曰五服,儒曰五常。矧仁義禮智,信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白虎青龍,玄龜朱雀,皆自句陳主張。天數五,人精神魂魄,意屬中黃。乾坤二五全彰。會三五、歸元妙莫量。火三南方,東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鄉。五土中宮,合為三五,三五混融陰返陽。通玄士,把鉛銀砂汞,煉作金剛。
高風當日幾相尋,并見攀條贈友吟。方恨偷兒疑鬼物,寧知天籟寄人心。
世殊不異山陽笛,志在依然流水琴。聞道奚囊投烈焰,記來只字抵千金。
小雨阻行舟。人在煙林古渡頭。欲挈一尊相就醉,無由。誰見橫波入鬢流。 百計不遲留。明月他時獨上樓。水盡又山山又水,溫柔。占斷江南萬斛愁。
夢里不知身是客,卻疑身是老坡仙。 羽衣道士飛將去,月在波心人在船。
瑤臺歸去鶴空還,一曲霓裳落世間。 秋雨幾番黃葉落,朝云應欠到香山。
城角巍欄見海涯,春風簾幕暖飄花。 云煙斷處滄波闊,一簇樓臺十萬家。
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 新波已縱游魚樂,調笑江頭結網人。
清入欄干酒易醒,春風楊柳幾沙汀。 平沙抵得瀟湘闊,祗欠螺峰數點青。
月疑宮闕下銀潢,碧轉欄干萬頃光。 我是水晶宮里客,倚樓猶自羨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