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慶成五首 其三
合宮三歲縟儀收,太室先期肇自周。
玉瓚黃流躬祼鬯,大圭玄冕薦嘉羞。
靈臺畢舉三千禮,鑾路安行十二斿。
導從卻歸齋殿去,詰朝牡璧對天休。
合宮三歲縟儀收,太室先期肇自周。
玉瓚黃流躬祼鬯,大圭玄冕薦嘉羞。
靈臺畢舉三千禮,鑾路安行十二斿。
導從卻歸齋殿去,詰朝牡璧對天休。
三年一次在合宮舉行的盛大禮儀結束,太室之禮早在周朝就已開始。君王親自用玉瓚酌取黃流之酒行灌鬯之禮,頭戴玄冕手持大圭進獻美食。在靈臺完備地舉行了眾多禮儀,鑾車安穩前行,旗幟上有十二旒。侍從引導君王回到齋殿,次日清晨用牡玉和璧玉來答謝上天的福佑。
合宮:指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縟儀:繁瑣盛大的禮儀。
太室:太廟中央之室,亦指明堂。
玉瓚:玉制的酒器。
黃流:祭祀用的香酒。
祼鬯(guàn chàng):古代祭祀儀式,把酒灑在地上以祭神。
大圭:古代天子所執之玉圭。
玄冕:古代天子、諸侯祭祀的禮服。
嘉羞:美食。
靈臺:周代臺名,此處泛指舉行禮儀的高臺。
鑾路:天子的車駕。
十二斿(liú):天子旗幟上的十二根飄帶。
詰朝:次日早晨。
牡璧:古代用玉作祭祀或饋贈時,上圓下方的玉器。
此詩創作于皇家舉行明堂祭祀禮儀之后。明堂祭祀是古代重要的國家禮儀活動,旨在宣明政教、祭祀天地祖先等。詩中描繪的禮儀可能是三年一次的大典,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禮儀制度的重視,以及君主對上天和祖先的敬畏之心。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明堂祭祀禮儀的盛大場景,突出了禮儀的完備與莊重。其特點在于對祭祀過程的細致描繪,展現出皇家禮儀的威嚴。在文學史上,它為后人了解古代皇家祭祀文化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一月如繩雨瀉檐,
只言新竹漸多添。
豈知政負幽人腹,
不放楊梅蜜樣甜。
求賢在昔常推轂,
訪道當年亦顧廬。
圣旦光華今吁俊,
長卿無苦嘆貧居。
春事紫和紅。蜂蝶爭叢。消磨多少看花翁。不用借他炊黍枕,何夢非空。
茅屋菜畦中。村甕醅濃。醉時啼鳥喚惺憁。不道白頭添一歲,舞月歌風。
一枕縈鄉思。待花蝶翩翩,花間搖曳。悵無端、蘼徑云蒙,釀作連宵風雨。滴碎蕉心,催殘蓮漏,凄絕小樓誰共倚。倦剔銀缸,看鳳脛、香穗垂紅,伴我薄衣擁翠。
溪南羈客,梅紅騷侶,陰岑苔、一樣愁滋味。緬故關、玉甃回廊,此夜落紅幾許。又枝枝冷咽瓊,賣花聲里,送到碧天云際。
碧草晴川麗,
游人與渺然。
歲時聊杖履,
兒女更鞦韆。
沙白孤城日,
山青萬井煙。
風花暮無數,
片片落河邊。
家園破社得鷹爪,舌本初參便到眉。忽喜云腴來建苑,坐令渴肺生華滋。
正焙如觀詩大雅,小山當似變風論。脫今風格不類古,終有先王禮義存。
平時共語不成些,癡坐空彫藜莧腸。誰遣春風入牙頰,詩成忽帶小山香。
蒼壁不受春,轉入溪流曲。桃花影外天,微波動新綠。
飛鳥隨風葉,梨花漾碧晶。溪山得圓凈,雞犬亦蕭清。
不知身忽輕,巳度青茸表。疏雨何妨飛,林端露清曉。
仇池九十泉,桃源千萬樹。古人喪亂中,自選林泉住。
荒山亭館客游稀
瀑布無聲野鳥飛
愁絕梅花庵外路
年來風景似邪非
古時功名士,
不知止利己。
從來將千載,
二疏復此舉。
遠火明長薄,孤村欲暝時。
人聲在籬落,花影宿茆茨。
犬獵遙歸壟,雞棲盡上枝。
田家多夜作,腰斧斫松脂。
才說當時淚暗傾。宵宵寒雨綠陰成。有人簾外盼天晴。
獨自空庭花細落,那堪今夜月微明。藥煙茶夢斷平生。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梁間雙燕呢喃,翩然爭逐飛花墜。朱顏應惜,又隨春減,暗添愁思。斗草偏慵,熏香都墮,鏡奩長閉。任韶光妍媚,渾如中酒,欹珊枕,眠難起。
聽罷三聲杜宇,倩誰將、斷魂重綴。屈指今番,回頭往事,越教心碎。翠幕低垂,悄無人影,沈沈似水。拌燈昏月落,安排綃帕,揾凄涼淚。
疊嶂叢林卜筑新
柴門草徑絕比鄰
琴尊有意從知己
衣帽無心懶見人
流壑野云何所系
浴渦沙鷺本來真
百年幽境容吾老
四海蒼生望爾頻
虛白堂神傳好語,
二年長伴獨吟時。
夜憐星月多離燭,
日滉波濤一下帷。
為報何人償酒債,
引看墻上使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