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野四首 其一
旅食無生計,卑棲奈若何。
飯惟供脫粟,衣未補香莎。
戶外履常滿,床頭金不多。
老為文學掾,一似舊恩科。
旅食無生計,卑棲奈若何。
飯惟供脫粟,衣未補香莎。
戶外履常滿,床頭金不多。
老為文學掾,一似舊恩科。
在外謀生沒有維持生活的辦法,處于低下的地位又能怎么辦呢。吃飯只能供應糙米,衣服破了還沒補上。門外常常有很多客人來訪,可床頭的錢財卻不多。年老了只做個掌管文學的小官,就好像當年科舉中恩科一樣。
旅食:指客居或寄食他鄉。
卑棲:指地位低下。
脫粟:糙米。
香莎:莎草,這里可能指用莎草編織或裝飾的衣物。
文學掾:古代官名,掌管學校教育、文化等事務,職位較低。
恩科:科舉制度中,朝廷為了表示對某些特殊情況的優待而額外開設的考試。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可能處于仕途不順、生活清苦的階段。或許是在外地任職,職位較低,經濟上不寬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生活困窘、仕途不如意的感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讓我們了解當時普通官員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盡日涂中斷客行,兩邊山色到云青。溪光搖碎黃金日,波面跳成白玉星。
浮碧風枝憐翠竹,道場秋朵覓金蓮。冷香泛斝難辭醉,老馬尋山易著鞭。覽勝詎知鄰九日,題名偶得伴諸賢。太湖天目頻招手,誰道真游不是仙。
兜羅膩疊香雪溫,影逼混沌春無痕。龍精出火玉抽縷,剡楮粘番羞薄昏。纖華茸茸白云老,雙輪斂輟晴留曉。擘開元氣納昆侖,身外乾坤一漚小。水晶簾幕相間垂,鮫綃掩映光參差。落花成團卷蝴蝶,蹴破東風閑不知。東風吹塵塵默默,紫麟駝醉華胥國。海桑含綠又千年,走馬西陵報消息。
氈寒紱冷宋天禧,十世中間幾盛衰?青紫每由稽古力,公侯端有復初時。不能拔俗慚癡叔,足以光前賴阿宜。見說除書新入手,錦還何日慰吾思?
春開冬開巖下花,朝虛暮虛溪里家。白帽漁郎衫色瘦,青裙樵女髻鬟丫。荔枝花發暗蠻村,孔雀驚寒減翠紋。也有北人開眼處,碧山無數插紅云。小舫行無車馬喧,短橈輕槳破江煙。無由遠逐軒皇駕,素瑟重聽五十弦。
前溪日逐漲蛙聲,醉里相攜步未平。泥下鰍條巖下蟹,愛君當不怪烹君。
山人本自號瓊臺,未到瓊臺忽訃哀。太白騎鯨終弗返,令威化鶴欲歸來。海南莫副群黎望,江左空憐太守才。尚想蘆軒行樂地,秋花晚節為誰開。
山中與誰語,俗士不我過。時攜登山屐,閑上歲寒坡。不知青女威,奈此蒼官何。從今桃李花,漫漫空復多。
屋外東華十丈塵,橘中棋局幾回新。千烽典冊歸陳跡,萬里波濤托故人。豈有詩書致平治,自從患難見交親。寄身為報陶元亮,莫向孤云訴苦辛。
危檣鉅舶在津亭,一曲商歌酒半醒。新水滿江過北固,好風十日度南溟。瘴云起處桄榔黑,毒霧開時島嶼青。到日蕃王應勞來,皇仁無外說朝廷。
西土葡萄別樣團,謫居聊此寫清歡。荔支香水誰高下,且與詩人一例看。
老鶴如童直短垣,長時花落滿苔痕。杯間耳熱猶看劍,竹下衫寒獨掩門。每共孤云過藥澗,忽回狂嘯落煙村。傍人已識南陽業,吾道還推抱膝尊。
極目襄垣道,蕭蕭落葉秋。人猶避驄馬,夢已隔丹丘。比穴看明鏡,同歸想玉樓。馀芳知未歇,孫子在瀛洲。
祖予尚閉戶,景文當入山。未能黃綺外,姑在尚彭間。眼到風塵暗,頭依樹石斑。曹溪有正路,飛倦要知還。尚象子生子,高風新又新。昔看三檜戲,今見一槐春。父祖有家法,典型如老人。傍觀應自肯,自肯乃方親。曲肱真事業,袖手大文章。想子歸家急,如吾舍世忙。何時見丞相,幾日上瞿唐。見問宜多說,不言君亦忘。
寶應南邊宿,逆風舟子勞。空村防鼠竊,不寐聽雞號。月黑平湖白,天低遠樹高。家山來枕上,夜起首頻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