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公主挽歌二首 其二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盩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舜華徂北渚,宸思結南陽。
盩綬哀榮備,游軒寵悼彰。
三川謀遠日,八水宅連岡。
無復秦樓上,吹簫下鳳皇。
如舜花般的佳人逝去在北渚,皇帝的哀思郁結于南陽。她生前身后的榮耀和哀榮都已完備,出游的車駕彰顯著恩寵與哀悼。曾為長遠之事謀劃于三川之地,如今宅第連著八水的山岡。再也不見秦樓上,吹簫引來鳳凰的美好場景。
舜華:木槿花,比喻女子美貌。徂:往,這里指逝去。北渚:水中小塊陸地,在詩詞中常象征離別、消逝之地。
宸思:皇帝的思念。南陽:這里可能是實指,也可能是泛指某個地方,結合語境推測與公主相關之地。
盩綬:盩,古同“辀”,指車轅;綬,絲帶,古代常用來系官印或勛章。這里借指公主生前的榮耀。哀榮:死后的哀榮。
游軒:出游的車駕。寵悼:恩寵與哀悼。
三川:古代郡名,在今河南洛陽一帶。謀遠日:可能指公主參與或關心國家長遠之事。
八水:指長安附近的八條河流。宅連岡:公主的宅第連著山岡。
秦樓:傳說中秦穆公女兒弄玉和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這里借指公主的住所。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之女。她因議論武則天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之事,被武則天逼令自殺。這首挽歌創作于公主去世后,當時宮廷斗爭復雜,作者以詩表達對公主的哀悼,同時也反映出皇家的威嚴和對逝者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永泰公主早逝。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巧妙,將公主的美貌、榮耀與逝去后的哀傷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挽歌的風格和特點。
誰起樓臺接帝閽,萬山回合五云屯。因看短劍開塵匣,化作長虹護塞垣。
小隊旌旗空外出,層巒刁斗日邊繁。居然爽氣來杯勺,避暑無論河朔尊。
歲月堪嗟胼胝深,與君此日重登臨。曾知往事惟衰鬢,莫話新愁但赤心!
已覺竦身天尺五,都忘側足地千尋。神工更欲增奇絕,螮蝀雙飛抱碧岑。
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時巡歷此疆,民事日探剖。
風俗貴淳龐,紛奢詎能久。澄清屬大吏,表率群僚首。
郡縣布慈和,愷悌歌父母。民者國之本,生計在畎畝。
六府既孔修,三事安可后。教化默轉移,各須盡官守。
戶使敦詩書,人知崇孝友。庶幾遠邇氓,皞皞登仁壽。
誥誡申予懷,斯言慎不負。
愛君詩句起沉冥,結托煙霞伴酒星。
三載歸心懸海岳,幾人揖客重朝廷。
握從漢署蘭空碧,游似山陽竹更青。
名士一時推入洛,陸家才自出華亭。
一雪豈戲我,頓晴還起予。
寺逢東野古,梅誤北枝疏。
發興清無極,深行畫不如。
冰泥漸融釋,卻恐污衣裾。
我實幽居士,聊為隴畝民。
姿年逝已老,終日無一欣。
虛室絕塵想,閑居離世紛。
清風脫然至,鳴鳥聲相聞。
涉暑經秋霜,不見相知人。
瞻望邈難逮,興言在茲春。
云起群峰動,溪流眾壑喧。
荒村枯木外,蹤跡老衡門。
一雨變新涼,炎埃洗除盡。
廬山昨夜燈,已照劉宗信。
秋來亦淫潦,日月閟其光。
乾坤丈夫事,千古空堂堂。
孫吳秘鑰郁胸中,
酷喜張侯有舅風。
回首戟門參語夜,
酒闌橫膝論英雄。
池塘風動水沄沄,靜倚南樓坐夕曛。
春到綠回江上柳,雨晴紅見海東云。
班生壯節曾投筆,蘇晉長齋不茹葷。
病起渾忘腰帶減,傍人錯訝沈休文。
清凈而今遍六根,焚香幸作佛前人。
已知性海須登岸,且向恒河試問津。
口藏誰傳彌勒法,心鐙自照女兒身。
癡情一點消難盡,吟到詩篇忘苦辛。
名遍浙西東。此老猶龍。少陵慷慨古今同。愿得先生橫筆陣,掃卻狼烽。
小草荷春風。技愧雕蟲。綠窗又整舊詩筒。從此破魔還禮佛,丹桂香中。
怕展登樓眼。西風外、亂愁如草難剪。重陽近也,茱萸待插,雁行凄斷。
驚心滿地烽煙,又悵望、家山夢遠。料淚波、流向瀟湘,修篁秾翠都染。
縱教擲錦徵歌,籌花斗酒,人意先懶。幽蘭結佩,殘荷制服,落英抄飯。
芳情信美何用,莫一例、霜啼露泫。拚今生、冷坐枯吟,年涯暗遣。
巍峨一片江頭石,千載人傳燕子磯。
疑有黿鼉藏窟宅,時聞鐘磬出山扉。
牙檣緩住寒煙凈,羽衛周連夜火圍。
沙岸聲聲動行漏,蘆花深處雁驚飛。
陰巘猶施白,朝林已沐青。
墜烏飛蔌蔌,射日粲熒熒。
便恐歸無跡,聊須記所經。
耳聲并目色,佳處若為形。
柵新飛觀走狐嘷,樓鶴洲鸚賀此遭。整暇旌旗登巀嶪,奔波舟楫笑嗷嘈。
宅中平后規摹拓,燭理明時運量高。須信是間天地似,詞人云夢特秋毫。
舉頭無語望天高,有許功夫歲月慆。萬灶貔貅仰膏雨,百年事業倚江濤。
云橫紫邏憂千緒,露立蒼生命一毛。昨夜西風弦月魄,可能無夢到神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