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步湛先師韻
一臥天關已十年,出門三札信虛傳。今朝得睹衡云面,七十二峰都眼前。
定腳撐天天柱峰,云翻雨覆自孤蹤。誰同絕巘躋云頂,共坐空濛紫翠重。
一臥天關已十年,出門三札信虛傳。今朝得睹衡云面,七十二峰都眼前。
定腳撐天天柱峰,云翻雨覆自孤蹤。誰同絕巘躋云頂,共坐空濛紫翠重。
我隱居在天關已經十年,出門聽聞的消息都是虛傳。如今我終于得見衡山的云霧,那七十二座山峰都出現在眼前。定腳支撐著天空的是天柱峰,云翻雨覆它獨自屹立。誰能和我一同登上那險峻的高峰,共坐在這空蒙的紫翠山色之中。
天關:可能指隱居之地。
三札:書信,這里指消息。
衡云面:指衡山的云霧景象。
七十二峰:衡山有七十二峰。
定腳:立足。
絕巘:極高的山峰。
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這里指山色空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隱居十年后,聽聞衡山美景的消息可能多有不實,當真正見到衡山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靜,詩人在隱居生活中渴望自然之美,登上衡山后寫下此詩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衡山的壯麗景色,抒發詩人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獨特的心境。
新聲樂府推君妙,白燕丁香賦并傳。燕女爭歌玉河柳,揚州更愛竹枝篇。
北湖飯飽初不知,惟見從來方朵頤。天公大似撩我輩,不遣細和夔州詩。
東風吹我衣,不能開我眉。何曾如草木,動輒得芳菲。有葽皆秋氣,無聲不子規。踏青驅拄杖,席地誤沾泥。呼仆抬愚謔,過僧值掩扉。會心行到且,疏雨促人歸。
十年害氣滿神鄉,禍亂相尋一國狂。兵革干戈仍未已,沙蟲猿鶴總堪傷。運逢水火民何罪,星判參商帝不臧。亦有登樓王粲恨,河清無日意彷徨。
我行復中野,怛怛自今茲。蹭蹬勿重陳,所傷命與時。非無青霞質,素衣向已緇。側聞雍門彈,慰此中憂疑。憂疑卒未解,至音已無辭。古風落冥冥,大道不可思。王喬非予愿,詹尹亦我欺。江花莽消息,游子暮何之。相逢東園公,遺我考槃詩。
京華從事擅才名,又喜寧親出鳳城。白發倚閭諧素愿,彩衣展拜慰深情。云連嶺海鄉關遠,舟渡秦淮客夢清。壯志功名期卓立,來秋應睹沐恩榮。
東郊草長牛正肥,溝渠水通田可犁。老翁向田姑哺兒,新婦廚中炊獨遲。歸來對客少閒語,但說田家有辛苦。春寒種谷不著泥,北風吹麥皆入土。里胥徵稅不得了,丁男出官多奔走。兩月山中去不歸,老身那似少年時。春深田家百事急,田多草荒犁不及。野鹿呦呦滿舊山,隨牛終日在田間。縱及收成罷耕作,官家無事身始閒。
三月行盡春光微,欲覓飛花無可飛。高下川原諸草樹,也能將綠染人衣。
旅榻聯宵話,心期一寸冰。春風欹玉樹,夜雨落寒燈。世事嗟馀耳,人情見武陵。男兒四方志,搖落豈無憑。
嗟予腸欲斷,念子且何之。學道生平篤,遣情此際遲。聲名世共仰,生死君須知。白刃春風冷,懸崖撒手時。
燕邸依稀六十年,書來往事只凄然。儀刑天上思雙老,身勢壺中僅五仙。高誼金蘭真不替,故家喬梓總堪傳。卻慚兒稚皆豚犬,不及名門韋曲賢。
開軒種竹仍留客,想見此翁強健時。借我繩床小盤薄,為君試讀壁間詩。
峻極云端瀟灑寺。賦我登高意。好景屬清游,玉友黃花,謾續龍山事。秋風滿座芝蘭媚。杯酒隨宜醉。行樂任天真,一笑和同,休問無攜妓。
欲暝天全白,將規月漸升。龍銜員嶠燭,星燦紫微燈。綺色深三殿,鐘聲散五陵。醉須攜興住,春事日相仍。
欲挽馀芳近酒卮,丁寧紅紫莫相違。縱無風雨飄零去,已是愁峰燕子歸。花殘愛日惟愁盡,病渴逢觴卻厭多。不分閑中覺春老,強搜詩句逐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