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羅旁山下
烽火樓前十萬山,
蓬婆滴博在云間。
凱歌留得南征曲,
猶記將軍破寨還。
烽火樓前十萬山,
蓬婆滴博在云間。
凱歌留得南征曲,
猶記將軍破寨還。
在烽火樓前,是連綿十萬的山巒,蓬婆山和滴博山高聳入云。勝利的歌聲中還留存著南征的曲調,人們還記得將軍攻破敵寨凱旋而歸的情景。
烽火樓:用于點燃烽火傳遞重要消息的建筑。
蓬婆、滴博:均為山名。
凱歌:打勝仗時所唱的歌。
破寨:攻破敵人的營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可能是在一場南征勝利后,詩人路過羅旁山,看到壯麗的山川,回想起將軍破敵的英勇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且軍事上有一定成就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將軍南征的勝利。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豪邁。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記錄了當時的戰爭勝利場景,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客也無聊。況棲遲歲晚,風物蕭蕭。酒壇差共慰,墨陣頗能豪。容笑傲、有吾曹。壘塊正須澆。但輸他、青衫濕了,還對檀槽。夜闌月小天高。更霜華痕重,逼向征袍。談深嫌漏急,曲緩寄弦幺。無奈事、可憐宵。別恨總難拋。怕看來、曉江風色,似雪寒濤。
孫家仲謀。劉家寄奴。百年天塹荒蘆。豈英雄意乎。秦淮聽烏。京江賣鱸。掀髯莫賦歸歟。作東吳酒徒。
橫笛短簫悲遠天,斷腸分手各風煙。不知明月為誰好,偶觸愁人到酒邊。繡羽沖花他自得,春渚落日夢相牽。短衣匹馬隨李廣,蝦菜忘歸范蠡船。
掃長空、萬里靜無云,飛鏡上天東。欲騎鯨與問,一株丹桂,幾度秋風。取水珠宮貝闕,聊為洗塵容。莫放素娥去,清影方中。玄魄猶馀半璧,便笙篁萬籟,尊俎千峰。況十分端正,更鼓舞衰翁。恨人生、時乎不再,未轉頭、歡事已沈空。多酌我,風華好處,浩意無窮。
詩評明水好,笑我尚逶迤。丹穴三千仞,蒼藤千萬枝。谷耕聞好鳥,社飲見龐眉。他日煩君指,書堂與佛祠。
雞鳴峰外日曈昽,欲去躊躇興未窮。索筆請題青石柱,留名愿附碧紗籠。重裘迥觸千山霧,回轡輕隨一徑風。跋馬頻頻望蒼翠,他時應與夢魂通。
入門忽怪天色暮,白日黯黮沈僧寮。仰頭乃見松屈曲,落陰積翠森蕭蕭。石穴斜穿走孤干,檐牙低拂蟠深條。千年蛟螭斗窟宅,拿攫云雨長空搖。小者支撐大騰起,倔強不讓相爭超。之而鱗甲挾飛動,夜靜驚避獨足魈。春來霹靂疑變化,波濤漰湱吹旋飆。世間崖壑多大木,往往百丈凌丹霄。此松奇絕不上竦,元氣回復屯山椒。偃蹇別具造物意,束縛豈由人力剽。托根得地荷神圣,軒農釀化陰陽調。斧斤摧折幸可免,霜雪飽經常不凋。引鸞巢鶴導仙駕,碧幢華蓋來鈞韶。應有芝苓結精液,安得采斸餐靈苗。
浮云度江來,飄然帶秋色。見山即戀岫,遂如受山客。況茲嶂崿深,窈窕入幽積。蒼崖蕩翠微,林光瀁空碧。清氣滿吳關,江城正煙夕。搴蘿挹飛泉,依松躡峭跡。愛此陵緬新,懷有周旋惜。宛若情深人,初識已脈脈。回首悵峰巒,登艫杳相隔。
形勢六朝在,蒼然一望明。金焦兩無語,淮海更孤征。嶂樹遙連艦,樓窗欲蔽城。京江好煙月,珍重此升平。雄鎮郁嵯峨,征夫約略過。亭林西式絜,花木下江多。水浸頗黎嫩,煙霏火樹酡。如何扃鑰地,天遣客星羅。
竟日西風老,從看白發新。一旬方見月,四海幾歸人。赤羽膏民血,青原哭鬼磷。十年高殺氣,尚有未稱臣。
秦山越樹兩依依,閒倚闌干看落暉。楊柳梢頭春又暗,玉簫聲里夜游歸。
先生得道醫牙齒,痛令不痛消彈指。飽飯吾今八十年,未嘗咬著一粒米。
過君花縣上君堂,杯引清泉汎稻香。不學驊騮寧歷塊,同為葵藿好傾陽。春壇巨麗來三品,宵鼓纖阿倚七襄。近聽軍書頗恢廓,即推文氣更飛揚。
念行藏在道,仕宦豈為謀身。自謗起營蠅,東山高臥,北海開尊。榮枯置之度外,得饒人處,謾也饒人。須信吾躬道義,巍然良貴中存。浮名。蝸角是非蚊。過耳總休論。且嘯傲幽居,清風皓月,光景常新。佩琴行吟勝景,訪林泉、避暑賞煙云。誰識懷忠畎畝,此心常不忘君。
執茗仙宮認舊題,冥冥山雨鷓鴣啼。路人開口尤真宰,捲送陽和到浙西。嘉禾風景異浯皋,百貨都平米價高。閏月林廬多好夢,家家饋饎欲流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