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雨生模黃小松坡公石銚圖 其二
肯向盧溝策蹇無,
龍潭佳處擬蓬壺。
歇心亭上烹茶坐,
好寫奇峰散綺圖。
肯向盧溝策蹇無,
龍潭佳處擬蓬壺。
歇心亭上烹茶坐,
好寫奇峰散綺圖。
是否愿意騎著跛腳的驢子前往盧溝呢,龍潭這個美好的地方好似蓬萊仙島。在歇心亭上坐著烹茶,正好可以描繪那奇峰如絢麗錦緞般的畫面。
盧溝:即盧溝橋。
策蹇:策,鞭打、駕馭;蹇,跛腳的驢子,策蹇指騎驢。
龍潭:詩中所指的一個地方。
蓬壺:即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歇心亭:詩中提到的亭子名。
散綺:綺指有文彩的絲織品,散綺形容云彩絢麗如錦。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精確時間、地點等。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看到張雨生模仿黃小松所畫的坡公石銚圖后有感而發,或許詩人曾聽聞或去過詩中所描繪的地方,結合畫作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龍潭美景,突出了詩人閑適的心境。其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優美。在文學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創作風格。
解印歸來嘆寂寥,黃花難覓舊根苗。祇緣三徑荒涼后,移向洪門不姓陶。
一樹微花競艷,半廊蘿蔭含秋。秋風未冷江莼老,清怨鎖高樓。夢斷碧云易散,花飛明月空留。映階細草茸茸綠,無意寄人愁。
高臺突兀玉千尋,尚想當年翠輦臨。坐守夕陽移半塔,我吟未了讓蟬吟。
岫幕琉璃雨,湖紗翡翠煙。鏡波青蝕骨,字葉碧垂肩。石印留王跡,蕓香繞佛編。赭袍詢野老,重禮故庵前。
旬宣六載居南紀,喜有清名達紫宸。圣主宵衣念民瘼,益惇忠厚佐皇仁。
小筑傍溪館,先看倚岸梅。破霜孤干直,臨水數枝開。香送春杯入,攀同野客來。和羹終用汝,藜杖且徘徊。
蜿蜒山勢走興安,絕頂橫空樹一盤。似虎如龍奔六甸,長槍大戟并三韓。京華北望孤臣淚,鴨綠東流過客寒。麥秀黍油今已矣,策封猶憶舊登壇。
青年平歲上天梯,名在黃金榜上題。梁棟終歸廊廟用,鳳鸞暫向棘林棲。紅亭勸酒歌三疊,綠野行春雨一犁。他日政成膺鶚薦,好來同聽早朝雞。
羅帶雙垂,妙香長恁攜纖手。半妝紅豆。各自相思瘦。聞道伊家,終日眉兒皺。不能勾。淚珠輕溜。裛損揉藍袖。
榣山瀛海一愚臣,竹葉椒花百病身。年過古稀猶似健,運逢今圣已維新。懸弧日每隨南至,戀闕心長望北辰。聊傍粵臺開小隱,只從莊叟問靈椿。
天地路何限,此生隨馬蹄。愁來思白發,老去倚青藜。塞笛行殘月,山城起曙雞。無才漸姓字,何事在金閨。
若個是何湯,老作受經生。一當天子問,推轂桓春卿。
苦無道民好,披緇禮遠公。勞師破吾執,所破隨亦空。飯罷了無語,趺坐蒼山中。
金闕瑤階路不迷,白云翠嶺一般齊。我今要達參寥境,借作凌虛萬丈梯。
可嘆不可思,可思不可見。馀弦斷瑟柱,殘朱染歌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