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介卿溪南隱居
卜宅溪南遠市喧,一經教子守田園。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節能閒菊自存。
無白丁來多釀酒,放青山入別開門。
朝衣曾侍天香滿,得似荷衣帶露痕。
卜宅溪南遠市喧,一經教子守田園。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節能閒菊自存。
無白丁來多釀酒,放青山入別開門。
朝衣曾侍天香滿,得似荷衣帶露痕。
選擇在溪南建造住宅,遠離城市的喧囂,依靠儒家經典教育子女,守護著田園生活。就像邵平年紀未老時瓜已成熟,如同陶淵明閑適自在菊花自然生長。沒有粗俗的人來訪,便多多釀酒,打開新門讓青山映入屋內。曾經穿著朝服侍奉在充滿香氣的朝廷,哪比得上披著帶著露珠痕跡的蓑衣自在。
卜宅:選擇住宅。
市喧:城市的喧囂。
一經:指儒家經典。
邵平:秦代東陵侯,秦亡后在長安城東種瓜。
靖節:指陶淵明,謚號靖節先生。
白丁:指沒有功名的人,這里指粗俗之人。
朝衣:官員上朝時穿的衣服。
荷衣:用荷葉做的衣服,代指隱居者的穿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看到介卿遠離城市喧囂,過著田園隱居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人或許對官場生活有所厭倦,對這種寧靜的隱居生活充滿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介卿的隱居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將隱居生活描繪得閑適自在。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別業春山里,松筠開翠微。文觴坐群客,此會昔應稀。澗雨桐花濕,樓晴燕子飛。主情殊未已,乘醉出荊扉。
太師新廟萬人看,庭下雙松翠色寒。臺輔幾人應祀法,休休心事古今難。
虛堂眄平岡,積翠淩天半。彷像識瑤臺,熹微窺玉案。頗疑巨靈力,刬削非一旦。森森古樹齊,奕奕朝霞爛。地近巘易陟,池清蓮不蔓。鶯啼午夢殘,客至琴聲斷。勝境契中襟,雅懷知弗畔。翛然忘物我,詎肯存崖岸。馬跡遍幽燕,華顛樂村闬。居夷非矯曲,悼猛得前算。巇崄世所趨,真淳日彫散。跬步視安危,片言幾理亂。茍能領斯會,未覺身為患。嘉謀諒貽厥,豈曰誇殊觀。
涼月將圓夜,秋風欲發時。一尊為客久,雙鬢使人疑。籬菊他鄉老,村梅故國思。?堪正蕭瑟,烏鵲繞南枝。
花號雞冠類剪裁,一叢卻映鳳仙開。裹頭絳幘非籌報,纏項紅羅似斗回。久養真能同槁木,恒饑寧肯啄蒼苔。亡陳不識孳孳意,玉樹歌殘后世哀。
二十年前舊師友,一燈相對坐談玄。爐香茗椀不須睡,惟有今宵是舊年。
洞庭瀰漫萬水會,衡山突兀千仞外。青天偃蹇浸其尾,白日跳丸出其背。地維洼坼波濤高,元氣淋漓雷雨?。其間人物多豪英,山為襟裳湖作佩。武君講書河西府,貔貅動容熊虎拜。玉京群仙迎笑談,夢斷依稀廣寒界。始知十二宮中玉李奔,馬周富貴不系常將軍。武君常才有如此,秋風彈琴望天閽。瑯玕五色騎青鹓,嗚呼,衡山之高,何不拔在居庸脊,洞庭之大,安得上接黑水渾,坐令武君官爵高大難比論。
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麥飯曾倉卒,回首中天感慨多。
豈有登臺袞袞,漫令去國遲遲。南越纓方欲請,北山文莫相移。
飽蘸秋心畫柳眉,鏡中獨看自癡癡。一朝省識易安筆,瘦了黃花天下知。
當年直奮渭濱漁,遠業端為萬世圖。戡亂功猶存社稷,愛閑身已到江湖。竹間便好開三徑,池外何妨架一區。從此標名為退老,時將杖屨許誰俱。
岸側枯楊臥玉龍,卸殘鱗甲趁天風。明年更作垂垂綠,會率鶯花入漢宮。
吟筇歸處。霜老題紅路。夢踏藕汀吹笛去。昨夜燈床風雨。重游猶戀孤山。重來詩鬢都斑。無恙暗香疏影,人間小劫番番。
淵明詠三士,講學馬隊間。斯道幸不廣,石高媲廬山。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