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應元
闖獻亂滔天,中原日淪喪。懷宗每臨朝,嘆息無名將。
斯時閻應元,小官羈江上。誰知一典史,其才兼將相。
王師入北京,典史力能抗。王師入南京,典史氣尤壯。
使佐孫傅庭,殺賊堪倚仗。使佐史閣部,江淮堪保障。
可惜江陰城,小似彈丸樣。城內無芻糧,城外無甲帳。
然猶振臂呼,十決而十蕩。獅子用全力,搏兔甚搏象。
大才終小用,吾為閻公悵。
闖獻亂滔天,中原日淪喪。懷宗每臨朝,嘆息無名將。
斯時閻應元,小官羈江上。誰知一典史,其才兼將相。
王師入北京,典史力能抗。王師入南京,典史氣尤壯。
使佐孫傅庭,殺賊堪倚仗。使佐史閣部,江淮堪保障。
可惜江陰城,小似彈丸樣。城內無芻糧,城外無甲帳。
然猶振臂呼,十決而十蕩。獅子用全力,搏兔甚搏象。
大才終小用,吾為閻公悵。
闖王李自成和張獻忠造反使得天下大亂,中原地區日益淪陷。崇禎皇帝每次上朝,都嘆息沒有名將可用。當時的閻應元,只是個小官被困在江上。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典史,才能堪比將相。清軍進入北京,典史有能力抵抗。清軍進入南京,典史氣勢更加豪壯。如果讓他輔佐孫傳庭,殺賊可以倚仗他。如果讓他輔佐史可法,江淮地區能夠得到保障。可惜江陰城,小得像彈丸一樣。城內沒有糧草,城外沒有營帳。然而他仍然振臂高呼,十次沖鋒十次破敵。就像獅子用盡全力,對付兔子如同對付大象。大才最終只能小用,我為閻公感到惆悵。
闖獻:指闖王李自成和張獻忠。
懷宗:即崇禎皇帝。
典史:官名,知縣下面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
王師:這里指清軍。
孫傅庭:明末將領。
史閣部:指史可法。
芻糧:糧草。
甲帳:營帳。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基于明末清初的歷史。當時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天下大亂,明朝內憂外患,清軍入關。閻應元是江陰抗清的英雄,在江陰城以微弱兵力抵抗清軍,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氣。詩人可能是有感于閻應元的事跡以及當時人才不能盡其用的情況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閻應元的才能和英勇,突出其在動蕩時代的重要性。特點是通過歷史事件的敘述和對比手法,生動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時局的思考。
煮藥香中聽雨眠,都緣未熟養生篇。雪消春水深三尺,日上花陰過幾磚。世事悠悠高枕外,衡門寂寂暮霞邊。自慚病鶴摧頹甚,卻顧云霄意悄然。
書劄望平安,那知報急難。宦途嗟我隔,親冢念誰看。煙瘴南州熱,風沙北地寒。鹡鸰原上淚,雙袖幾時乾。
檐頭對雨雨蕭蕭,墻內葵心墻外桃。日暮東風惆悵處,閑看林鳥各歸巢。
薛公未罷相,賓客競相傾。一朝偶失意,門無珠履聲。貴賤已如此,何論死與生。秋燕辭空室,春蝶抱留英。盈虛信物理,聚散亦人情。達士甘寂寞,力耕謝華纓。道尊豈戀祿,心遠孰希名。腐鼠非吾餌,朱鳳以時鳴。悠然動遐想,五鼎益為輕。
先朝名德重長楊,拂袖言歸大海傍。南浦輕煙流畫鹢,東山明月候胡床。風期肯逐紅顏盡,意氣偏從白首長。莫詫林宗巾角折,蒼生頻夜卜行藏。
磁州夜走泥馬駒,臥牛城中生綠蕪。炎精炯炯照吳會,大筑錢塘作汴都。玉殿珠樓連翠閣,七寶簾櫳敞云幕。生移艮岳過江南,不數東京舊歡樂。茂樹盤盤迷綠云,龍飛鳳舞峰巒奔。玉床下壓大江小,海水正入東華門。木犀花開秋可數,紞紞靈鼉振天鼓。海門一線截江來,雪壁銀城晝飛舞。吳商楚估千萬艘,黃龍戰船頭尾高。豈無海道走中土,長驅逐北乘風濤。煙霧蒼蒼繞城郭,屋瓦魚鱗互參錯。百萬驕民事醉醺,坐使中原厭羊酪。因循六帝不復讎,西風八月憑江樓。攢宮人飲白骨恨,洪波不洗青衣羞。邦基削盡師臣逐,軹道人降子嬰哭。繡胸文錦蹋浪兒,反首誰能報君辱。廟子沙頭卓大旗,天吳縮頸不敢馳。行人指塔話楊璉,三十六宮秋草飛。
石磴藤花落,山窗嵐氣浮。晚來高樹暝,一榻似新秋。
天星墜為鳳,疊浪耀靈景。獨立白玉岡,如在赤霄頂。?■丹穴開,傍薄翠螭并。渾渾玉在璞,庚庚金出礦。寧支織女機,孰作補天餅。屃屃若負力,擁腫或病癭。蜀圖雄八陳,周象重九鼎。鯨駭昆明池,蓮表泰華井。來儀欲巢閣,覽德久延頸。架海功莫神,沈郢恐未醒。山花雜五色,祥云覆千頃。金鵲徒為滯,雨燕漫飛影。鐵厓鐵作心,吐句何奇警。寄語山中人,詩法當造請。
身上衣裳線縷縷,眼中云物白英英。不勺慈湖釀春酒,中朝已沸頌弦聲。
蜂蟻紛爭事亦常,衣冠蹈藉卻堂皇。太空星日初無別,區落權威自作王。陵寢終難安朽骨,鼎銘差幸露馀光。癡翁何必尋前緒,且領溪廬午夢香。
漸有人家松桂叢,韶州山水勝南雄。未須青惜峰巒過,過了諸峰得好峰。
鸞鳳招不來,鴟鳶麾不去。君看酒肉敗,坐使醯雞聚。小人為身謀,無復及遠慮。國敝身亦危,何殊木中蠹。
客邸可言行路難,故園無便寄平安。夢回孤館燈火寂,吟到五更風雨寒。南國山川頻入夢,中原戎馬獨憑闌。田文一去豪華盡,長鋏歸來何所彈?
別去無言春寂寂,由來萬物難勻。飄零非若落花紛。托根原不淺,況復歷風塵。蝶亂蜂顛身外事,殿春風色三分。堆煙積翠是同根。謝卿休比擬,心跡寄流云。
出世逃名結小亭,齋頭半偈可誰聽。春前芳草家家綠,雨后吳山處處青。筆札未應終玩俗,菩提能悟即拋經。詞華更總禪棲理,屈指如君惘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