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甫丈炳奎出觀先世所藏溫公澄泥硯李延平有題名南宋為魏鶴山得見真西山跋明有文衡山觀款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黨碑第一人。匪硯之重,世自不敢輕。況其溫溫玉質,娟娟出水蓮豐神。硯之方正見公德,硯之圭角表公節。公兮硯兮皆可述,獨樂園中說《周易》。墨花濡染傳家集,鳳咮龍尾伯仲間。只許橋亭謝升堂,玉帶文入室。前有觀者李延平,后有觀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鶴山來同盟。八百載后歸之樂安孫,可與宋雕《資治通鑒》稱為兩足尊。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黨碑第一人。匪硯之重,世自不敢輕。況其溫溫玉質,娟娟出水蓮豐神。硯之方正見公德,硯之圭角表公節。公兮硯兮皆可述,獨樂園中說《周易》。墨花濡染傳家集,鳳咮龍尾伯仲間。只許橋亭謝升堂,玉帶文入室。前有觀者李延平,后有觀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鶴山來同盟。八百載后歸之樂安孫,可與宋雕《資治通鑒》稱為兩足尊。
秋來鴻羽得新文,不謂回封限九原。起起若為償歲夢,嘻嘻無復對朝言。一編徒掛延陵劍,三徑誰開靖節樽。塵跡蓋棺渾莫問,墓頭黃石拜兒孫。
夕陽盡處望清閑,想見千巖細菊斑。人得交游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歲晚不一遇,知君自晏如。貧收乞米帖,病學養丹書。野竹編漁舫,山花薦客蔬。風塵初息駕,莫訝故人疏。
青春衣繡有輝光,況復馳聲白玉堂。承詔早持班氏筆,賜歸先過鄭公鄉。驛亭解纜江潮急,官舫聞猿峽路長。遙想三川舊行處,重來隨地凜飛霜。
淡蕩春光雨雪馀,官梅夾道已全舒。總無載酒看山伴,亦是出郊覽勝初。
草樹翩翩舞翠瀕,鶴隨云影度前津。江風水月無常主,惟有閑人是主人。
傷心時候,又端陽景色,依然滿目。暗柳藏鶯千百囀,聲繞畫簾風竹。舊恨吟花,新愁泣夢,細雨凝蒲綠。淚殘芳草,斷魂何處難續。休說簫鼓年年,龍舟競渡,玉盌傾醽醁。今古興衰多少事,不盡沅湘萬曲。明月山空,青松露寂,煙水飛云騖。落霞影里,乍如數椽茅屋。
小院春晝。晴窗霞透。把雨燕脂,倚風翠袖。芳意惱亂人多。暖金荷。多情不分群葩后。傷春瘦。淺黛眉尖秀。紅潮醉臉,半掩花底重門。怨黃昏。霽雨天迥。平林煙暝。燈閃沙汀,水生釣艇。樓外柳暗誰家。亂昏鴉。相思怪得今番甚。寒食近。小砑魚箋信。屏山交掩,微醉獨倚欄干。恨春寒。
懸崖難置足,卻顧幾淹留。草草淩晨發,依依入暝投。年華更物候,世味白人頭。昨夜霜天月,梅香尚暗浮。
津門未為天下險,勿作駭相觀茲圖。偃月堂中李林甫,有人能寫此心無。
夜上南樓看月色,水晶簾卷銀河碧。冰輪倒射滄波寒,對此清光是何夕。舉酒邀月真吾酬,夜長不用秉燭游。萬里涼風滿襟袖,洞庭七澤涵清秋。秋聲冷拂珊瑚樹,湘娥鼓瑟鮫人語。試吹玉管遏行云,曲中仿佛霓裳舞。霓裳舞罷回明珰,北斗已掛西山旁。但愿清尊長對月,今人古人何足傷。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尚苦連朝霧,南風濕不開。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臘酒誰家早,鶯知為我催。
楚憫王,坐武昌,金瓶酒寒夜未央。中弦調移角奮揚,鐵椎交飛血從橫。可憐玉匣黃金床,不得全顱置中央。太子距躍不下堂,美人如花列兩行。含辛飲淚娛新王,焉用擗棘茨垣墻。御史來,鼓彭彭。黃紙當頭檻車迎,長安大人食梟羹。食梟羹,語梟子,而梟之父亦如此。
帝昔歌風處,人今聽雨來。寒催豐戍早,聲咽楚江回。野鳥啼荒壘,浮云翳暮臺。徒令過周客,一灑廢宮哀。
五難未易夷,三命戒淵抱。方瞳起松髓,赪發疑桂腦。役生良自休,大患安足保。開簾窺景夕,備屬云物好。翾翾燕弄風,裊裊柳垂道。池瀆亂蘋萍,園楥美花草。節如驚灰異,零落就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