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十四首 其十四
圣人垂大訓,奧義不茍設。天道殃頑兇,神明祐懿哲。斯言猶影響,安得復回穴。
鯀瞍誕英睿,唐虞育昏孽。盜蹠何延期,顏生乃短折。魯隱全克讓,禍機遂潛結。楚穆肆巨逆,福柄奚赫烈。田常弒其主,祚國久罔缺。管仲存霸功,世祖成詭說。
漢氏方版蕩,群閹恣邪譎。謇謇陳蕃徒,孜孜抗忠節。誓期區宇靜,爰使兇丑絕。謀協事靡從,俄而反誅滅。古來若茲類,紛擾難盡列。道遐理微茫,誰為我昭晰。吾將詢上帝,寥廓詎躋徹。已矣勿用言,忘懷庶自悅。
圣人垂大訓,奧義不茍設。天道殃頑兇,神明祐懿哲。斯言猶影響,安得復回穴。
鯀瞍誕英睿,唐虞育昏孽。盜蹠何延期,顏生乃短折。魯隱全克讓,禍機遂潛結。楚穆肆巨逆,福柄奚赫烈。田常弒其主,祚國久罔缺。管仲存霸功,世祖成詭說。
漢氏方版蕩,群閹恣邪譎。謇謇陳蕃徒,孜孜抗忠節。誓期區宇靜,爰使兇丑絕。謀協事靡從,俄而反誅滅。古來若茲類,紛擾難盡列。道遐理微茫,誰為我昭晰。吾將詢上帝,寥廓詎躋徹。已矣勿用言,忘懷庶自悅。
圣人留下深刻的訓誡,其中深奧的義理并非隨意設立。天道會降禍于頑固兇惡之人,神明會保佑賢能明智之士。這些話本應如影隨形、如響應聲般靈驗,為何會反復無常?鯀和瞽叟這樣的惡人卻生下大禹、舜這樣的圣君,唐堯虞舜這樣的明君卻養育出丹朱、商均這樣的不肖之子。盜跖這樣的大盜為何能長壽,顏回這樣的賢者卻早逝?魯隱公保全了克己謙讓的美德,災禍卻暗中滋生;楚穆王放縱犯上的逆舉,福運卻如此顯赫。田常弒殺君主,齊國的國祚卻長久未絕;管仲助齊桓公成就霸業,漢光武帝卻用奇詭之說鞏固政權。漢朝正值動蕩之時,宦官肆意行邪惡之事。陳蕃等人剛正不阿,孜孜不倦地堅守忠節,立誓要讓天下太平、消除兇頑。但他們的謀劃雖一致卻未能成功,不久反遭殺害。自古以來類似的事情,紛擾繁多難以盡述。天道遙遠、道理模糊,誰能為我闡明?我想向上帝詢問,可廣闊的蒼穹又如何能到達?罷了不必再說,忘懷這些或許能自我愉悅。
大訓:深刻的訓誡。
奧義:深奧的義理。
殃:降禍。
懿哲:賢能明智的人。
影響: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指應驗。
回穴:變動,反復。
誕:生育。
英睿:杰出聰慧。
昏孽:愚鈍不肖。
延期:長壽。
短折:早逝。
克讓:能謙讓。
禍機:災禍的契機。
潛結:暗中形成。
肆:放縱。
巨逆:大逆不道。
福柄:福運的權柄。
赫烈:顯赫。
祚國:國家的福運。
罔缺:沒有缺失。
霸功:霸業。
詭說:奇詭的說法。
版蕩:社會動蕩。
群閹:宦官。
邪譎:邪惡詭詐。
謇謇:正直。
協:一致。
靡從:沒有成功。
俄而:不久。
茲類:這類事。
道遐:天道遙遠。
微茫:模糊。
昭晰:清楚。
寥廓:廣闊。
詎躋徹:豈能到達。
庶:或許。
此詩為唐代道士、詩人吳筠《覽古十四首》組詩之一。吳筠生活于盛唐至中唐之際,經歷社會動蕩(如安史之亂),其詩多借史論道,探討天道與人事關系。此詩或作于詩人對現實矛盾深感困惑時,通過梳理歷史上善惡無報的現象,反映中唐時期士人對傳統倫理秩序的反思。
全詩以“圣人訓誡”起,以“忘懷自悅”結,通過十二組歷史事例的對比,直指“天道難明”的核心矛盾,質疑傳統善惡觀與歷史規律的統一性,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與哲學思考,是中唐詠史詩中探討天人關系的典型之作。
十年期一見,憔悴為詩耽。
祖席酒腸怯,客杯茶味甘。
網塵資舊憶,世運付閑譚。
休唱渭城曲,韶風均二南。
倒騎牛背日晴暉,撩弄清風過壟時。
蓑笠蕭條隨野樂,梅花嘹喨倚云吹。
桃林千隊還須我,秦國五羊更有誰。
莫道有人不知子,有人知子子何為。
新條舊黛已齊青。箋天云作綾。
幾人玉箸冷成冰。應嗟無淚零。
風料峭、意飛騰。毫乾如凍蠅。
隔墻霜重少人行。亂蕪迷去程。
天高地下禮居中。
碧闌干外遇嬋娟,
故弄云鬟不肯前。
問到年華更羞怯,
背人偷指十三弦。
廬陵別駕有慈闈,到處官亭見綵衣。
總為青山能送老,不知黃壤卻同歸。
誰唱雙棺薤曲悲,前聲未斷后聲隨。
人間父子情何限,可忍長簫逐個吹。
罡風飄靈籟,
夜夜奏鈞天。
世人聽是樂,
仙家無管弦。
山行苦厭路橫斜,歷遍湖湘未到家。
雨腳傍人云礙馬,樹根成磴地蟠蛇。
老添鬢發莖莖雪,秋染楓林樹樹霞。
陟屺望來空淚眼,雁書何日到天涯。
買棹來游約又遲,花村早映酒家旗。
行春候水三千里,坐日看云十二時。
消息得無南雁寄,沈吟應有夜燈知。
堂成久待迎佳客,剪取溪山入好詩。
坤厚載神秀,雨旸時若之。
沛然澤下土,乃與天公疑。
朝隮已膚寸,熯旱方此時。
虹霓慎勿見,群黎生苦饑。
已廢詩壇罷酒兵,更無馀力敵分陰。
兩章句好驚霏屑,千里神交信斷金。
如弈棋然隨手著,效顰眉亦撚須吟。
不圖病客甘投老,敢與詩人作賞音。
曾門嘗佐虎頭州,
濟美人猶羨督郵。
三仕今看孫又子,
會持麾節繼前修。
關西一羈旅,燕北苦孤吟。
夢落沙樓月,魂消灞水心。
思君無藥力,念爾獨情深。
湖海孤舟夜,秋來風雨侵。
校書廣雅開新局,
跨水通橋傍古祠。
尋跡南園獨惆悵,
十先生在敢吟詩!
昔日少年今漸老,追憶舊游,而今難得。
朱雀橋邊,烏衣巷口,前朝舊宅。
秦淮畔、走馬聽鶯,幾醉笙歌月。
二十年渾似夢,塵土風波,盡曾經歷。
畫省黃扉,但碌碌無庸,枉教頭白。
江左故人,時寄我、錦箋盈尺。
卻憐幾個同心,又隔天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