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母還長沙暮泊城外親友枉問話至夜分慨然有賦 其一
五日零丁離虎穴,一家生死此漁舟。
已拌異地埋詩骨,竟有驚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駭鹿,江湖何處著閑鷗。
嚴城永夜催歌哭,刁斗聲聲無限愁。
五日零丁離虎穴,一家生死此漁舟。
已拌異地埋詩骨,竟有驚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駭鹿,江湖何處著閑鷗。
嚴城永夜催歌哭,刁斗聲聲無限愁。
歷經五天孤獨地離開危險之地,一家人的生死此刻都系在這漁舟之上。本已準備好在異地埋葬自己的詩魂,沒想到竟能帶著驚魂逃出逆流險境。經歷兵火后僥幸存活,就像受驚嚇的鹿,江湖這么大,卻不知何處能容下我這閑逸的沙鷗。緊閉的城門在這漫漫長夜仿佛催促著我悲歌痛哭,刁斗聲聲傳來,滿是無盡的哀愁。
零?。汗陋毜臉幼?。
虎穴:比喻危險的地方。
拌:通“判”,甘愿、準備。
駭鹿:受驚嚇的鹿,形容經歷兵火后惶恐不安。
閑鷗:比喻閑逸自在的人。
嚴城:緊閉城門的城市。
刁斗:古代軍中用具,白天燒飯,夜間打更。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兵火余生”等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戰(zhàn)亂時期。詩人可能是在經歷了危險的兵火之災,帶著家人逃離險境,傍晚泊船城外時,親友前來探望交談,感慨之下創(chuàng)作此詩,心境充滿了劫后余生的慶幸與對未來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fā)詩人在兵火戰(zhàn)亂后的復雜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多個意象和對比、比喻等手法生動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戰(zhàn)亂時期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痛苦。
稍叢暮氣升,還為露珠滴。暗響出林隈,鏘鏘小金石。
清華昔共學,蹤跡竟相左。殆天故靳子,留慰今日我。譬如蔗有根,遲食頤愈朵。當時少年游,流離感尾瑣。亂世夙難處,儒冠更坎坷。秕糠六籍人,身不禁揚簸。今雨復誰來,子一已為夥。時時過陋室,書亂與爭坐。儼然意如山,道義克負荷。伊予何足算,說食腹未果。詩書慣作祟,文字憂召禍。筆硯倘遭焚,灼天熊兵火。子鄉(xiāng)嚴又陵,才辯如炙輠。邱索有馀師,毋使先型墮。陸沉與盲瞽,兩免庶乎可。
溪山入夢。彷佛秦時洞。一片空濛天籟送。詩思畫情自涌。酒醒金粟徐伸。等閒青眼浮云。大智原同愚若,倪黃應是前身。
吾亦愛吾廬,萬木紛秀挺。一一親主盟,非特時管領。緬懷蠻觸氏,隕腐爭奪境。躍然起予衷,大類困澆茗。掃空市虎疑,照破杯蛇影。步寬更容人,園中無陜徑。
欲調無箏,欲撫無琴。赤口白舌,何以寫心。詠歌不足,絲竹勝肉。漸近自然,難傳衷曲。如春在花,如鹽在水。如無卻有,悒悒莫解。繭中有腎,化蛾能飛。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忠臣之魂,孝子之血,歷劫不磨。嘆朝野清流,粉身碎骨,閹奸鉤黨,勢惡刑苛。緹騎橫行,執(zhí)香載道,怎奈盈腔義憤何。千秋恨,仗五人共命,抵住風波。留他有子婆娑。疏一紙、書黃淚血和。佇指頂先枯,舌尖繼裂,鼎湖一語,重費搓摩。只此寥寥,十三行字,悲壯齊傳正氣歌。斑斕處,共萇弘化碧,招照山河。
吾亦愛吾廬,試聽談向背。維南匯平湖,浙水實分派。兩峰屹三塔,形勢遠襟帶。城中那有此,到處憐湫隘。拿舟信所之,詎復防厲揭。猿鹿騖幽曠,引遁終遠害。抱垣更通津,漁釣欲寄快。都緣跡不羈,徹老心自在。
妾心如關,守衛(wèi)嚴甚。歡竟入來,如無人境。妾心如室,歡來居中。鍵戶藏鑰,歡出無從。妾為刀背,歡作刀口。歡情自薄,妾情常厚。
凌云健筆。揮灑鵝溪藤一匹。妙腕能無。彷佛公孫劍氣圖。鄭虔三絕。好抵青蓮杯影月。云白山青。惜墨寒林似李成。
盛子卜居南澗濱,開軒自比葛天民。一丘一壑有能事,三浴三薰無俗塵。閒逐逸人同執(zhí)射,偶逢漁父亦垂綸。此軒成毀吾何預,畫著巖間恐未真。
吾亦愛吾廬,門前賣時蔬。滿擔風露香,選擇未始無。蘇子覓二頃,楊翁營一區(qū)。兩者況見成,自顧慚晨晡。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壺。向來鍊句癡,工拙分毫銖。如今布袍下,識字村田夫。諸公信余言,相從莫踟躕。
浪仙瘦句,和靖梅妻。病俗堪療,避俗可攜。葉濃數樹,水寒一溪。臨流茵草,樂無與齊。簞食瓢飲,餐菊采薇。飯顆苦瘦,胡不肉糜。黨家故事,折衷最宜。勿求酒美,愿得羊肥。拚夢踏菜,莫醉爛泥。不癯不俗,吾與坡兮。
佇幽香凝粉,芳意動奩,畫眉余韻流照。淺抹猩唇,慢拈鳳爪。檢點離痕多少。恨葉愁根,露紉風畹,生來嬌小。似并鬟、珠璧玲瓏,仿佛朝云琴操。南部歌聲悄悄。任秦淮月冷,莫愁風曉。認春色三分,占盡斷腸花草??樟糍挥埃蓛A倒。怎識因啼緣笑。合數那、白練裙冤,試馬彈丸人俏。
吾亦愛吾廬,精舍出其右。南山祝吾君,身自樂畎畝。福田非住相,初不藉耕耨。眾生睹善法,政合遠奔走。誰知在家僧,特木斷葷酒。更有一般呆,望南看北斗。
不見花須柳眼,未聞語燕啼鶯。開戶蒙蒙細雨,故園何日清明。微陰未必成雨,閑日殊宜踏春。風和小出衣減,時復輕寒中人。關窗推出明月,入幕想無東風。一夜春來底處,膽瓶杏蕊舒紅?;抻隉o雞叫旦,朝晴有鳥喧春。熙熙想有同樂,百囀難覓解人。何必冶長解語,不須師曠知音。入耳忻然有喜,即猶已會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