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送黃白仲北上四首 其一
揚子扁舟送客行,
飛濤春涌石頭城。
遙知金馬沉酣日,
彩筆憑陵賦二京。
揚子扁舟送客行,
飛濤春涌石頭城。
遙知金馬沉酣日,
彩筆憑陵賦二京。
我在揚子江上駕著小船送友人遠行,春天里洶涌的波濤拍打著石頭城。我料想友人到京城后沉浸于美好時光時,會憑借如椽彩筆寫出像《二京賦》那樣的佳作。
揚子:指揚子江,即長江下游河段。
石頭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一帶,此處代指南京。
金馬:漢代宮門名金馬門,后多代指朝廷。
憑陵:憑借,依靠。
賦二京:東漢張衡作有《二京賦》,這里期望友人能寫出優秀的文章。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金陵(今南京)送友人黃白仲北上,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交流頻繁,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祝福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期許。其特點是將送別場景與想象結合,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送別時的情感表達與文學創作風格。
芳草孤舟度,幽居一徑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煙中。機息鷗先下,花飛水自東。臨流無限意,畫史若為工。
小雨滋春態,馀花落晚香。扁舟還獨往,誰與論行藏。
暮云凝凍,聳玉樓、捻斷冰髯知幾。今歲天公慳破白,未放六霙呈瑞。瘞馬發祥,妖麋應禱,終解從人意。臘前三白,瑤光一瞬千里。便好剪刻漫空,落花飛絮,滾滾隨風起。莫待東皇催整駕,點點消成春水。巧思裁云,新詞勝雪,引動眉間喜。欺梅壓竹,看看還助吟醉。
絕域何堪久,悠悠日又斜。未能辭客況,更自改春華。故國三千里,荒春八九家。一聲幽谷鳥,滿眼故園花。漸煖回歸雁,馀寒倚暮鴉。陌頭看過客,歌吹擁氈車。
幾年漫浪尚萍流,汩沒京塵雪滿頭。得意正濃須卻顧,奉身而退是良謀。未忘雅志懷安石,長憶平生愧少游。歸去何求閑足矣,數椽村屋一虛舟。
有山名石鼓,千古鎮南溟。大手不勞力,動時天下驚。
麴生自有回旋地。料不作、封侯計。爾汝相歡歌萬歲。前年蜀道,今年湖上,總是天公意。孤云閒看醒還醉。除卻樊川更誰會。薺苦荼甘同一味。醉匯總唯恨,花枝狼藉,也似釵鈿委。
四海飄零定夙因,青山綠水最情親。袈裟滿漬紅櫻淚,愛國何如愛美人!讀君遺畫更遺詩,真抵相逢話別離。紅葉滿山秋色好,莫教傳語女郎知。
易簡乾坤理,和平兆庶情。誰知為帝力,萬國自生成。
心田垂世遠,手澤歷年殊。誰購山陰敘,真還合浦珠。身惟名不朽,書與道同符。諸老珍題在,猶堪立懦夫。
多謝孀娥得得來,肯陪綠鬢映黃臺。剪成絳蠟燈間艷,移向青油幕底栽。萬目競拚通夕看,兩眉贏得片時開。祗憐人亦牽絲戲,任向當場弄幾回。
絕域魂堪斷,風煙不可遮。至今疑夢事,舉目改春華。此處吾為客,何言國與家。尚存他日淚,又看一年花。谷口遷鶯語,都城御柳斜。茫茫皆漢土,無地種秦瓜。
露華凝聚,夜更長、寒壓一床衾重。局縮龜藏燈幌悄,明滅銀釭欲凍。鼻觀流珠,肌紋浮粟,敧枕難成夢。明蟾交映,一窗清影梅弄。曉見黃隕丹空,但瓊華點綴,萬梢森聳。橘柚香來分好景,書后盡堪題送。青女呈工,玉妃傳信,漸六霙飛動。瑞花盈盡,看看疊嶂銀涌。
三載功夫一藏經,非禪非道亦非僧。但憑方寸行諸善,也是如來最上乘。
漸入清和,已過修禊,卷簾猶怯余寒。漫綠染、縈墻薜荔,疊砌菭錢。雙燕來從紫塞,銜泥共、軟語花間。應知得、覓遍舊痕,隨處情關。誰家數重院落,空閒殺、當年碧檻朱闌。料未忍、琴書自佔,蹴斷塵弦。屈指春能幾日,薰風起、又聽初蟬。歸時節,憑寄半幅銀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