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寄碩父五首 其一
詩人例多窮,我窮亦何因。
頻年走道路,一饑累其身。
簞瓢豈非福,天理元自均。
俯仰茍不愧,此心猶昔人。
詩人例多窮,我窮亦何因。
頻年走道路,一饑累其身。
簞瓢豈非福,天理元自均。
俯仰茍不愧,此心猶昔人。
詩人大多窮困,我窮困又是因為什么呢?多年奔走在路上,因一次饑餓就拖累了自己。安貧樂道難道不是福分,天理原本就是公平的。只要俯仰之間問心無愧,我的心就如同古人一樣。
例:大多,通常。
頻年:多年。
簞瓢:出自“簞食瓢飲”,指安貧樂道的生活。
元:同“原”,原本。
俯仰:指一舉一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多年的奔波勞苦,生活窮困,在此情況下有感而發,表達自己對窮困的看法和堅守內心的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堅守自我的情懷。其特點是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微月過竹里,虛窗夜亦深。此時清且寂,爽氣入幽襟。獨悟有所念,悠然如會心。燈寒清焰小,相與發孤吟。
水霧濛濛曉望平,悠然驅馬獨吟行。煙嵐明滅川霞上,凌亂空山百鳥驚。
入望南天凈楚氛,馳驅霜雪舊從軍。每從王事思將父,恰有臣身足報君。數語論交應白首,十年壯志附青云。曾經戎馬干戈地,不盡酸心吊古文。
蓋世英雄冠古今,干戈未定日相尋。帳中一夕悲歌處,霸氣難降兒女心。
生兒思稱家,人孰不欲可。門戶冷如冰,其尤莫如我。
野眺登山閣,閒情象外添。松風清梵宇,花雨暗湘簾。壁墮丹青影,峰攢紫翠尖。今寬九農望,穫稻兩秋兼。山城秋過雨,千里凈埃塵。場圃登禾黍,神祠薦藻蘋。催科今到骨,餓莩久垂津。見說陽城守,年來澤被民。
飛來青鳥傳嬌病。消瘦梨花粉。東君為惜曉妝成。止住風姨莫遣、曉寒侵。愁波皺碧春山斂。情性耽幽淡。卿卿合喚小梅仙。別有一般風韻、是天然。
天時苦旱已累月,雷不發聲電匿跡。欲憑神牒召龍神,大霈甘霖下膏澤。誰道神龍是臥龍,千呼不出龍宮宅。簇簇秧苗半槁枯,可憐愁蹙三農額。三農無計相旁皇,泥首乞天助將伯。然而天意殊茫茫,不把天機預關白。我思昔日明社墟,連歲災祲千里赤。老弱溝壑壯四方,鷙鳥盤空鷹振翮。盡脅饑民起揭竿,空勞天子虛前席。為叢驅雀淵驅魚,此中豈是人謀力。方今蠻觸十馀秋,干戈擾攘無寧刻。郁為戾氣傷天和,無怪天人相捍格。一夫不獲誰之辜,況乃百夫無一獲。省中昨下官書急,索糧如索逋逃客。那管寅年與卯年,萬取千焉千取百。杞人憂天人笑癡,我為憂時愁未釋。一線之望寓生機,只此區區數晨夕。安得力士傾天瓢,須臾平地水深尺。納稅輸征裕餉源,長官始負保民責。有朝霖雨破空來,扶犁我亦甘從役。
水性雜苦甜,水芳即體厚。名泉亦多覽,未若此為首。頤卦明口實,得正自養壽。擇地立偃房,根基度長久。節宣在茲求,勤儉勿落后。朝窗千巖里,峭壁似天剖。遠托思云漢,怡神至星斗。精研書家奧,臨池愈澀手。清淡作飲饌,偏心惡旨酒。讀老無逸篇,年年祝大有。
屢下勤王詔,諸軍自養癰。犒師劫行旅,積庾困輸供。張鎬援何后,思明計已窮。空傳裘帶略,息甲久山東。
不用天河洗甲兵,只憑直道致升平。三王事業賢臣主,一代師儒難弟兄。屢薄賦徭民鼓舞,盡除氛翳國清明。休將前古論今日,萬古無人敢抗衡。
戎車鐵騎出秦關,風雨崤函骨似山。縱使老臣能料晉,不知三帥可生還。據城十萬擁雄兵,要聽將軍奏凱聲。底事一朝齊捲甲,江南愁殺庾蘭成。
王畿初作邑,終日坐鳴弦。雅量能知變,平戎在未然。裕陵俄識拔,鵬路遽騰騫。二十年間事,凄涼付逝川。
長夜相思苦夢多,醒來無奈別離何。裁云天上難將剪,織錦河西早廢梭。秋漸淡,鬢雙皤,年年辛苦學行歌。誰知假食雍門道,輸與韓家一女娥。
城開天闕俯江隍,何但黃山半夕陽。節近偶來持菊盞,恩深猶憶賜萸囊。青蔥玉樹甘泉色,零落彫胡太液香。誰向商飆稱賦客,萬年豐鎬頌高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