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徑
一日猶思種,長年可不栽。
初時叢足玩,歲久徑成開。
明月雖妨約,清風得敘懷。
未須緣客掃,頻肯為詩來。
一日猶思種,長年可不栽。
初時叢足玩,歲久徑成開。
明月雖妨約,清風得敘懷。
未須緣客掃,頻肯為詩來。
即使只是一日也想著要種下竹子,時間久了又怎能不栽培呢?初始時一叢竹子便足夠賞玩,年深日久竹徑自然形成并舒展。明月雖可能妨礙了某些約定,清風卻能舒展我的胸懷。不需要因客人到來而特意打掃,卻常常愿意為了寫詩來到這竹徑。
猶:仍然。
長年:長時間。
叢:叢生的竹子。
妨約:妨礙約定(或指明月朗照可能打亂原有計劃)。
敘懷:抒發胸懷。
緣客:因客人(到來)。
頻肯:常常愿意。
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日常居所中。詩人因喜愛竹之清韻,從最初動念種植,到竹徑漸成,期間見證自然生長之趣,故以詩記錄與竹徑相伴的閑適心境。
全詩圍繞竹徑的生長與相伴展開,層次分明(種植-成徑-互動),通過平實語言傳遞對自然之趣的珍視,體現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是一首富有生活氣息的詠物小品。
平生志氣隘九州,直欲濯足萬里流。詎期功名坐蹭蹬,不意歲月成繆悠。
防閑擬鑄鐵門限,牽挽忽作金瀨游。棲巢未穩烏鵲月,歸夢已熟鱸魚秋。
連宵風雨正僵臥,何時臨壑容奇搜。可人喜接一日雅,此地判作三年留。
說詩解字屢握手,感時懷古頻搔頭。吳郡才子止丘沈,梁園舊賦余枚鄒。
天上仙應無懵者,眼中客復有此不。家聲久識南北阮,筆力眇視大小歐。
我方得友頗慶快,子亦固窮忘怨尤。蹄涔乃使鯨鯢伏,拳石難與嵩岱侔。
紛紛嗜好異齊瑟,磊磊肝膽呈吳鉤。有才未遇政何損,知爾不薦終當羞。
往事欲談遽易了,濁酒既傾焉得愁。平乘樓上王夷甫,下澤車中馬少游。
須笑即今仕宦人,嚅唲言貌如伶優。若為田園足以活,與爾水火無相求。
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鶴心自由。斯文將興天未喪,游子累累徒隠憂。
新詩蒙遠寄,客路不勝秋。
同谷歌臣甫,新豐醉客周。
君今嫌作吏,我已厭封侯。
何日西湖曲,紅船上下游。
綿州八月秋氣深,芙蓉溪上花陰陰。
使君喚船復載酒,書生快意仍長吟。
擊鼓吹笙歡客飲,脫巾露髪看日沈。
歸來不知其所往,但見月高松樹林。
有虎有虎山之巔,怒目炯炯當晝眠。百獸畏伏不敢前,憑林一吼秋風寒。
昨日鄰家婦,哀哀哭其子,叩頭叫天天不語。
或曰梟食母、犬吠主,含沙射影毒欲死。封豕長蛇肆侵侮,如此紛紛何獨虎。
虎哉虎哉爾何知,磨牙搖尾爭奔馳。妖狐猶將假爾威,豈知彊者易弱盛必衰。
北平將軍怒欲飛,彎弓遠掛扶桑枝。嗟爾有力何由施,吾見食汝肉而寢汝皮。
倚劍睨天三太息,弱肉彊食今何時。麒麟騶虞亦物耳,嗚呼吾不得而一見之。
出門喜清曠,興盡喚歸船。
攜手共明月,知心惟老天。
暮潮生遠浦,秋色滿平田。
落落男兒事,相逢豈偶然。
徑狹不容車,溪淺不容釣。
平蕪淡云煙,獨鳥下殘照。
見山孑無言,倚樹忽長嘯。
徘徊澹忘歸,空林明遠燒。
我登天壇山,灑然清吟目。
群峰如兒孫,羅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巔,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飛仙,庭除生苜蓿。
古碑野火燒,剝落字難讀。
雛鹿臥幽巖,孤鳥響空谷。
解鞍小遲留,偷閑半日足。
長嘯歸去來,題詩紀幽獨。
冷霰撒行車,呻吟獨搔首。
須臾大如席,風卷半空走。
母子鼻酸辛,依依自相守。
書生倒行囊,沽來一樽酒。
暫時借溫和,耳熱豈長久。
萬木舞陰風,言語冰在口。
氈房耿無眠,兀兀聽刁斗。
銅駝巷陌棘風涼,尚記東都舊帝鄉。
甲馬營空云氣遠,杜鵑聲老洛園荒。
天開地辟人才出,風起云飛汗竹香。
倘得行窩容我老,春風借地種姚黃。
楊柳隄邊看渡船,金山山上訪金仙。
一江風起塵揚海,兩岸潮來浪拍天。
龍化老人頻問法,狐為少婦竊聽禪。
此機何與書生事,且借方床熟晝眠。
水光涵月浸虛窗,醉倚欄干午夜涼。
蛙一兩聲隔籬落,螢三四點過池塘。
風搖松影蛟龍活,露瀉荷盤翡翠香。
俯仰不知天地闊,悠然長嘯據胡床。
敕使聯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
凌高一覽知天遠,迂曲千蹊覺洞深。
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
山靈護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
別了金臺尺五天,歸來行橐夜光縣。
劍橫碧落琴收匣,云住青山水到淵。
錫宴屢陪蓬島客,唱酬休憶蕊宮仙。
故家只在西湖上,好在晴光雨色邊。
臨鏡忽自哂,公然白紛如。
稚女眼最明,為我剪白須。
髟髟如素絲,不堪紉破襦。
參差茁秋草,蔓衍不可除。
明知我已老,既白難再烏。
無肉令人癯,眼昏妨讀書。
顏駟燭之武,吾非斯人徒。
臺空馬盡始知休,枳棘叢邊鹿自游。
泗水不關興廢事,佛峰空鎖古今愁。
風吹野甸稻花晚,雨暗山城楓葉秋。
欲吊英靈何處在,髑髏無數滿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