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滿子 寒砧
幾陣金風送響,誰家玉臂生寒。霜里聲聲聽斷續,攪愁驚夢無端。催得樓頭刀尺,工夫徹夜難覓。
共月敲來漏水,隔林傳去溪喧。惹起羈人無限恨,故鄉極目關山。何事年年輕別,卻令遠念衣單。
幾陣金風送響,誰家玉臂生寒。霜里聲聲聽斷續,攪愁驚夢無端。催得樓頭刀尺,工夫徹夜難覓。
共月敲來漏水,隔林傳去溪喧。惹起羈人無限恨,故鄉極目關山。何事年年輕別,卻令遠念衣單。
幾陣秋風送來砧杵的聲響,不知誰家的女子玉臂已感到秋寒。秋霜里砧聲時斷時續,無端攪亂愁緒、驚醒夢境。催促得樓頭女子連夜裁剪,這針線活計徹夜難尋空閑。砧聲與月光同來,伴漏壺水聲;隔著樹林傳去,混著溪澗喧鬧。惹起漂泊之人無限愁恨,極目遠望故鄉,只見重重關山。為何年年輕易離別,卻讓遠方的人思念著衣單。
金風:秋風,古代以五行配四季,秋屬金,故稱。
玉臂:指代搗衣女子的手臂,形容其白皙柔美。
刀尺:裁剪衣服的工具,刀用于切割,尺用于量度。
漏水:漏壺中的滴水聲,代指時間流逝。
羈人:漂泊在外、客居他鄉之人。
關山:關隘與山嶺,代指遙遠阻隔的路途。
此詞當創作于秋季客居異鄉時。秋夜聞搗衣聲(寒砧),傳統中搗衣多為寄遠,觸發作者對故鄉的思念,結合自身漂泊經歷,感懷年年輕別之苦,遂作此詞。
全詞以寒砧聲為核心,由聲及情,層層推進。上片寫砧聲攪夢、促人夜織的細節,下片轉寫砧聲引發的羈旅之恨與對故鄉的遙望,末句以問句直抒別恨,情感真摯。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寫秋夜羈思的典型之作。
銀臺花落夜將闌,天亦那知客思單。鶴帳不知云外夢,燕堂空鎖雨中寒。千年風雅教誰主,一卷離騷合自看。又恐孤山梅漸老,明朝問路過長安。
忽雷駁散紫花文,明月弓韜青海云。莫向灞陵愁醉尉,何人不道李將軍。
班班疏雨寒無定,皎皎圓蟾望欲闌。應在浮云盡深處,更憑絲竹一催看。
種芰荷,采芰荷,當日蘭亭韻事多,黃庭換白鵝。日如梭,月如梭。人老樓中墨尚磨。青山一曲歌。
東山手提雪庵筆,筆中出此萬鈞力。重如岱岳鎮坤維,奇如古鼎躍泗側。點如滄海之碣石,直如參天之古柏。曲如老龍恣盤挐,橫如方城立鐵壁。快如大澤斬蛇劍,妖夔幻魈□辟易,巨靈引指太華擘。三千獅子座,舉臂可移得。偶然揮毫□,世間壯士不能擲。瘞鶴銘,摩厓碑,后來者誰誰繼之。我嘗見龍溪之字大如箕,五百年間無此奇。雪庵老,東山子,優缽曇花重現世。昆崙以為筆,東溟以為硯,青天以為紙,為我寫太平兩大字。持獻天皇九九八十一萬歲,我歌爾字我老矣。
萬事人生前已定,須知禍福不由人。誰憐四海生靈望,浪著閒錢問鬼神。
驅車上夷門,懷古三嘆息。可憐虛左賓,獨有竊符策。
山寺解塵鞅,溪邊有微行。手摘諸葛菜,自煮東坡羹。雖無錦繡腸,亦飽風露清。鉤簾坐捫腹,落日千峰明。
將軍本龍種,居處化淵中。變態時常見,真游路不通。渚宮隨燭顯,海市向陽空。不是多遺愛,人爭說相公。
一笑出隆中,黃星掩日紅。妖氛不敢作,白羽起西風。
不見泉來穴,沙平落細聲。夜高寒月漾,銀漢太分明。
亦齋本是涉川器,暫以琴書寄興游。不羨帆檣多錦纜,寧甘飄泊一虛舟。編摹自覺忘魚鳥,吟弄何妨問斗牛。況有考亭真跡在,忍教孟浪負前修。
山侗正撫,心琴仙調。驀然想、道契仇香姓趙。愿吾官,早開悟,事皆顛倒。匿智慧,裝懵懂,咄去奸俏。便仿效、許氏龐公,全家物外,個個總了了。清心凈意,通禪明道。逍遙樂、永無憂惱。縱狂歌,任下士,聞之大笑。笑則笑,怎知得,內貌忒好。待異日、行滿功成,管決有、紫書來到。
于穆天命,恒久不已。往禪來續,與道為體。
孤鴻渺渺夕陽邊,回首虞山路四千。歲月無情新白發,風云有跡舊青氈。蠹魚不入吟詩稿,鷗鳥相隨載酒船。試向三高祠下泊,一杯還酹水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