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二首寄圣俞 其二
群木落空原
南山高巃嵷
巉巖想詩老
瘦骨寒愈聳
詩老類秋蟲
吟秋聲百種
披霜掇孤英
泣古吊荒冢
瑯玕叩金石
清響聽生悚
何由幸見之
使我滌煩冗
飛鳥下東南
音書無日捧
群木落空原
南山高巃嵷
巉巖想詩老
瘦骨寒愈聳
詩老類秋蟲
吟秋聲百種
披霜掇孤英
泣古吊荒冢
瑯玕叩金石
清響聽生悚
何由幸見之
使我滌煩冗
飛鳥下東南
音書無日捧
群樹落葉,原野空闊,終南山高峻挺拔。面對陡峭山崖,想起詩友圣俞,他清瘦的身影在寒風中愈發挺拔。圣俞如同秋蟲,秋日吟出百種聲響。他披著秋霜采摘孤花,為古人悲泣憑吊荒冢。他的詩句如美石撞擊金石,清越聲響令人震撼。如何能有幸見到他,讓我洗去煩惱冗務?飛鳥飛向東南方,卻無一日能捧到他的書信。
巃嵷(lóng sǒng):高峻的樣子。
巉巖(chán yán):險峻的山巖。
詩老:指梅堯臣(字圣俞),北宋詩人,時人尊稱為“詩老”。
掇(duō):拾取。
孤英:孤獨的花,喻指高潔之物。
瑯玕(láng gān):美石,此處比喻梅堯臣的詩才。
悚(sǒng):震撼。
滌:洗去。
煩冗:煩惱瑣事。
音書:書信。
此詩為歐陽修寄贈好友梅堯臣的組詩之一。梅堯臣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核心人物,與歐陽修交誼深厚。詩約作于二人交往期間,秋日蕭瑟之景觸發思念,歐陽修借秋景與友人形象,表達對梅堯臣的傾慕與牽掛。
全詩以秋景為背景,通過刻畫梅堯臣清峻的品格、卓越的詩才,抒發深切思念之情。景中含情,物我交融,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北宋友情詩中的佳作。
綿綿遠念近來多,喜鵲隨函到綠蘿。雖匪二賢曾入洛,好更因人寄消息,沃州歸去已蹉跎。
常憶團圓繡像前,東歸經亂獨生全。孤峰已住六七處,如今憔悴荊枝盡,一諷來書一愴然。
人言海覺老宗師,隱絕層巔世莫知。
青草不生行道跡,借問大心能濟物,
龍門風雹卷天池。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清河逝水大匆匆,
東觀無人失至公。
天上君恩三載隔,
惆悵斯人又如此,
一聲蠻笛滿江風。
得罪唯驚恩未酬,
夷陵山水稱閑游。
人如八凱須當國,
因人好寄新詩好,
不獨江東有沃州。
喜繼于悲錦水東,
還鄉仙騎卻尋嵩。
再燒良玉堯云動,
他年必立吾君側,
好把書紳答至公。
野僧教種法,苒苒出蓬蒿。
百歲催人老,千年待爾高。
靜宜兼竹石,幽合近猿猱。
他日成陰后,秋風吹海濤。
賀監舊山川,空來近百年。
聞君與琴鶴,終日在漁船。
島露深秋石,湖澄半夜天。
云門幾回去,題遍好林泉。
莫疑空手去,無援取高科。
直是文章好,爭如德行多。
煙霄心一寸,霜雪路千坡。
稱意東歸后,交親那喜何。
皎然靈一時,還有屈于詩。
世豈無英主,天何惜大師。
道終歸正始,心莫問多岐。
覽卷堪驚立,貞風喜未衰。
謾道詩名出,何曾著苦吟。
忽來還有意,已過即無心。
夏月山長往,霜天寺獨尋。
故人憐拙樸,時復寄空林。
蓮峰映敷水,嵩岳壓伊河。
兩處思歸久,前賢隱去多。
閑身應絕跡,在世幸無他。
會向紅霞嶠,僧龕對薜蘿。
個是仙家事,何人合用心。
幾時終一局,萬木老千岑。
有路如飛出,無機似陸沈。
樵夫可能解,也此廢光陰。
誰見少年心,低摧向苦吟。
后須離影響,得必洞精深。
道院春苔徑,僧樓夏竹林。
天如愛才子,何慮未知音。
槐柳野橋邊,行塵暗馬前。
秋風來漢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濁,羊群磧草膻。
那堪隴頭宿,鄉夢逐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