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緯養至暮春
秋深厭聒耳,今得錦囊盛。
經臘鳴香閣,逢春接玉笙。
物微宜護惜,事渺亦均平。
造化雖流轉,安然比養生。
秋深厭聒耳,今得錦囊盛。
經臘鳴香閣,逢春接玉笙。
物微宜護惜,事渺亦均平。
造化雖流轉,安然比養生。
秋日深時曾因它的鳴叫厭煩,如今卻用錦囊將其妥善收盛。歷經寒冬在香閣中鳴唱,春日來臨又與玉笙之聲相和。微小的生物更應愛護珍惜,瑣碎的事情也需公平對待。自然雖四季流轉不停,安然處之恰似養生之道。
絡緯:昆蟲名,即紡織娘,因鳴聲如紡線而得名。
聒耳:聲音嘈雜刺耳。
經臘:經過臘月,指過冬。臘,農歷十二月。
玉笙:玉制或飾玉的笙,此處形容樂聲清脆。
造化:指自然界的創造化育,即自然規律。
養生:保養生命,調和身心。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長期飼養絡緯(紡織娘)的生活觀察中。古人有蓄養鳴蟲的雅趣,詩人從秋日厭煩其鳴叫,到冬日護其過冬、春日賞其和鳴的轉變,反映了對生命態度的升華,可能作于閑適的居家時期,借小物抒懷。
全詩以飼養絡緯的經歷為線索,由對小生命的態度變化,引申出“物微宜護惜”“安然比養生”的哲理,體現了中國傳統“萬物平等”的生命觀與“順應自然”的養生智慧,語言質樸而意趣深遠。
明明月影帶河流,雁在天邊鶴在洲。
四壁蛩催幽夢覺,滿囊螢助讀書油。
金莖露點三更冷,銀漢星移萬里秋。
醉倚不堪回首處,雙清風月盡淹留。
岫云休怪此行徐,出處家風本俗如。
當任宣尼無俟駕,肯辭孟子范馳驅。
如金歲月人奔競,似玉行藏我卷舒。
極目冥鴻揮綠綺,忘情魚鳥盡江湖。
去去龍門客又新,一鞭猛過禹濤春。
??觀極論陳三策,切莫潛兵救八人。
沂國素無溫飽志,梅溪不作諂諛臣。
二難兄弟當如此,及第歸來喜拜親。
老臣將略服先零,撐拓淮江五十年。
不把壑舟移半夜,未應杞國墜中天。
父奢既不慚諸葛,子括胡為愧仲連。
節義功名父兄在,摩挲豐碣重潸然。
一別西湖又見春,夢魂長是繞湖濱。
為煩竹閣揩題墨,更向梅花道故人。
槐市舊游休復問,龍門佳客尚能新。
明年儻共昕庭對,愿過當時蔡與陳。
外間盾日正相仇,忽有清風起筆頭。
坐對不知三伏熱,起行如與七賢游。
洗空京洛塵埃氣,化作江南水石秋。
我有一溪恰如此,因君思去理扁舟。
別來知是幾三秋,書倩洪喬懶作郵。
帛足忽傳來自鴈,軸腰更喜大如牛。
信知蓋世名非枉,吟到驚人句未休。
何日杖藜參口訣,歸來閉戶學從頭。
卯君元是月中兔,藥搗長生壽根固。
去年此際挹秋清,飛駕冰輪碾風露。
來為龍谷曾孫兒,生來一歲骨骼奇。
廣寒宮殿出身處,僊桂須還第一枝。
唐時劉正字,今復見廬陵。
珠樹三根秀,金門一日登。
贈君無句錦,覓我到溪冰。
不為炎涼變,童年有此能。
美笑千黃金,駐景雙白璧。
東風楊柳津,幾度千絲碧。
款款白面郎,畫舫宮樣粧。
新隄五里長,回頭意悠揚。
幽人興不忙,得志汀草芳。
江西道院春風里,田里嘆愁聲不起。黃堂太守政如神,館閣掾官清似水。
掾官皆清誰最優,寮中錄參陳太丘。奮身原自科第出,不比刀筆庸常流。
生平妙得書中趣,默會欽哉恤刑句。木天玉堂未肯游,且為黎黔了冤訴。
操心仁恕真崔公,湯沈沐浴群囚同。雷轟電燭不留滯,狴犴昔滿今俱空。
歸巢群鵲依庭木,春晝圜扉芳草綠。政成來泛幕中蓮,吏案凝塵無訟牘。
幾年摧政冰霜嚴,生怕歡與愁俱添。公揮椽筆議革弊,和氣靄靄生青簾。
感恩戴德殊未已,鳳詔飛來趣行李。云衢直上驟驊騮,一日追風千萬里。
昔公留此民如瘳,今公去此民如愁。父老何嘗欲君去,州縣但恐難公留。
陳平他日宰天下,大志奇材見分社。況公陰德似于公,寧不高車乘駟馬。
于公受報在子孫,天今報公及公身。公身榮顯復子孫,造物豈負真賢人。
錦帆招飐冬冬鼓,愁聽數聲離岸櫓。公還為雨澤九州,多為高安添滴雨。
劍津徐處士,湖海盡知名。
術造勾庚妙,書研遁甲精。
寒齋留爾久,別驛若為情。
定赴秋風約,西湖酒重傾。
優游一辟難贊經,仲舒師友盡時名。
已登鄉國一經薦,未究天人三策情。
文定浚源雖瑩徹,牧堂奕葉必敷榮。
紫陽風水深留意,磨石佳城后世評。
歲暮仍為客,書空默自嗟。
鴈聲催念友,魚鲙起思家。
廊靜風鳴葉,窗虛雪入花。
醉鄉聊避世,天外自寒鴉。
大地山河合九州,秋風吹起故鄉愁。
洛山冉冉機云出,漢水瀟瀟巡遠羞。
東望海連甘露寺,北來詩滿鎮江樓。
金臺萬里天門杳,且問東津汶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