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斯遠二十六日三絕 其二
傭販人人有闔廬
借居如我絕無娛
書無厚祿庸何嘆
賴爾詩能數起予
傭販人人有闔廬
借居如我絕無娛
書無厚祿庸何嘆
賴爾詩能數起予
商販們個個都有自己的房舍,像我這樣寄居的人卻毫無樂趣。讀書沒有豐厚的俸祿何須嘆息,幸虧你的詩能多次啟發我。
傭販:商販,小生意人。
闔廬:原指春秋時吳王闔閭的宮室,此處泛指房屋、居所。
借居:寄居,暫居他人處。
庸何嘆:何須嘆息。庸,副詞,表反問,相當于“豈”“何”。
數起予:多次啟發我。“起予”典出《論語·八佾》“起予者商也”,指啟發、喚醒。
此詩為詩人與友人斯遠唱和之作(次韻即按原詩用韻和詩)。結合宋代文人交游背景推測,詩人當時或處于寄居他處的清苦境遇,物質生活平淡甚至困窘,但與友人通過詩歌往來,獲得精神慰藉,故借此詩抒發感慨。
全詩通過日常生活場景的對比,由物質境遇的清苦轉向精神交流的滿足,體現了文人重精神輕物質的品格,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是宋代文人交游詩中“以詩為媒”的典型之作。
中原戰血灑晴煙,末祚逢厓事可憐。
禍勝六宮南渡日,仇深二帝北歸年。
奸諛誤國情堪憤,閩廣圖安勢已偏。
千古忠魂消不得,怒濤長咽海門天。
收盡狂飆捲盡云,
一竿晴日曉光新。
柳魂花魄都無恙,
依舊商量作好春。
心跡貴相親,相親善惡分。
世間須有物,天下豈無人。
既見薰蕕臭,當思玉石焚。
如何得時態,長似洛陽春。
未暇南浮海,
何妨夜把螯。
暮山岑。斜陽一抹初沉。聽寥天、征鴻過也,燕歸盼到而今。小窗虛、風敲殘葉,荒郊靜、衣搗清砧。春記重三,秋憐重九,慣看疏雨弄輕陰。暗染卻、閑愁幾許,脈脈感幽襟。憑消遣、琴弦箏柱,總帶商音。
憶嬋娟、當時聚首,蘭閨何限歡心。倚苓床、挑絲共繡,攜硯匣、握管聯吟。舊事空題,前期不再,重求鹿夢杳難尋。忍對此、數叢籬菊,花正綻黃金。花知否、年來憔悴,半為情深。
野宿風號半毀形,眼看墳草六回生。
當時至行真難再,合上清朝太史銘。
有生便識全歸理,欲救親危敢愛身。
正恐毀傷堪藉口,世人翻誚舍生人。
布帆安穩破江行,無限長風萬里情。
未肯蟲魚箋爾雅,愧看花草不知名。
胸中太華久盤摩,
此日欣同季野過。
直上懸崖三萬仞,
云端立腳看黃河。
安居歇浦樂芳辰,
華發蕭疏無限春。
更喜夕陽紅燁燁,
韶光偏愛白頭人。
出門思遠道,悠悠向京闕。
已望淮陽城,猶看虞山月。
萬古興亡閃電過,百年人事幾蹉跎。海枯石爛英雄盡,木落江空涕淚多。入夢人間無白日,洗愁天上有黃河。茫茫四野穹廬底,來唱陰山敕勒歌。
蓬山淪沒阻東歸,看慣年年海水飛。剩有壺公教地縮,更無萇叔與天違。箖箊落日神猿哭,苜蓿秋風虜馬肥。今日秦庭非復昔,休將九頓拜無衣。
王母云旗縹緲間,冥冥龍去枉髯攀。海中仙蚌流珠淚,天上寒鴉怨玉顏。往事已淪開寶史,故宮曾唱紇干山。劇憐未殉西陵葬,定策歸來國老閒。
滿目洪流治已遲,誰教天展九年期。玄黃大化無今古,風雨神山有合離。四海畢消蛟蜃氣,九天同拜虎龍姿。書生自作華胥夢,千載何妨此一時。
休訛舜死與堯囚,環海居然更九州。日月不隨天左轉,江河還向海西流。蛟螭國土黃金界,雕鶚旌旗白帝秋。畫革旁行新史筆,未妨荒外紀飛頭。
秋城吹角夕陽斜,浪跡頻年寄海涯。拔后枯葹心未死,劫中殘局著全差。無聊身世文為戲,有例神州裔亂華。不信東籬仍故節,島夷章紱玷黃花。
東海求仙撰怪文,西園諧價策高勛。眼中雞鶩方爭食,意外蛟龍未得云。左纛豈誇蠻大長,短衣休叱故將軍。秦王夢里鈞天奏,此曲人間本不聞。
浮云落木共飄蕭,動地商音起素飆。雷雨神龍雙劍化,關河戎馬一身遙。黃天訛立多新說,赤道回流有熱潮。窮海高秋無限感,雄心依舊借詩銷。
當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
正以蠻兼寇,須煩允與明。
云孫今筮仕,溪子正稱兵。
淑問端能繼,淮夷不足平。
三封皆大國,一子已重金。
位到西樞重,春歸寸草深。
榮華緣忽斷,寂寞路難尋。
愁入韋溝境,回頭月滿林。
才系紫騮馬,隨敲白板扉。
一堂人盡喜,千里客初歸。
泉水烹茶馥,河魚入饌肥。
門前秋尚淺,楊柳似依依。
出門見青山,殷勤盡一別。
爾自知吾心,悠然竟無答。
稚子牽衣裾,倉皇問何事。
芍藥春尚花,官今去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