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吳儂曲三首
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恩深怨亦深。刻木為雞啼不得,元來有口卻無心。
憶郎憶到骨如柴,夜夜望郎郎不來。乍吃黃連心里苦,花椒麻住口難開。
儂在西邊郎在東,深堂宅院幾重重。浮麥磨來難見面,厚紙糊窗不漏風。
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恩深怨亦深。刻木為雞啼不得,元來有口卻無心。
憶郎憶到骨如柴,夜夜望郎郎不來。乍吃黃連心里苦,花椒麻住口難開。
儂在西邊郎在東,深堂宅院幾重重。浮麥磨來難見面,厚紙糊窗不漏風。
第一首:思念情郎一直到如今,誰能料到恩情越深怨恨也越濃。用木頭刻成的雞不會啼叫,原來它雖有口卻沒有心。第二首:思念情郎到骨瘦如柴,每夜盼著情郎卻總也不來。突然吃了黃連心里苦澀,花椒麻得嘴里難以張開。第三首:我在西邊情郎在東邊,深宅大院一重又一重。浮麥磨成粉難見整面,厚紙糊窗戶密不透風。
直:一直,持續。
元來:同“原來”。
乍:突然。
浮麥:指未成熟或不飽滿的麥粒,磨粉時難以粘合,喻難以相見。
儂:吳語方言,意為“我”。
此詩為擬作吳地民歌(吳儂曲),吳地民歌多以女子口吻訴情思,作者模擬其風格,反映古代民間女子對愛情的熱烈期盼與現實阻隔下的無奈心境。
全詩分三首短章,以女子視角傾訴相思之苦:或怨郎無情,或嘆盼歸不得,或悲相見無路,語言通俗如話,情感真摯動人,是模擬吳地民歌的典型之作,展現民間文學的鮮活生命力。
獨隔層嵐迥,今知細路深。一時移耳目,萬象變蕭森。古拙居人服,偏私造物心。天門雙日月,隨意自升沈。風磴殘云外,虹梁瀑水西。險愁巖石墮,冷逼洞猿啼。白日行如夢,青天瞰欲低。上方信幽絕,消得昔人題。
去年人送長短亭,一片煙波入洞庭。江海無情人不見,芳洲春草為誰生?毅魄歸來風雨多,瀟湘春盡晚生波。可憐屈宋師門誼,空自招魂吊汨羅。朱門華屋已成塵,黃土荒丘未卜鄰。天下文章俱寂寞,平陵一調屬何人?昨夜驚魂渡五湖,愁中飛夢到姑蘇。丹陽道上南冠客,重到新亭灑淚無?江上花飛隱釣船,羊裘百結竟誰憐!一人亡命無張儉,三戶虛聲有項燕。春星滿院百花明,和淚成書問遠行。欲寄東風無羽翼,愁隨明月渡江城。愁來江上柳條青,漁父狂歌忌獨醒。高臥夢回青瑣闥,相思人在白樓亭。無衣客子半天涯,何處相逢拂劍花?三月故鄉消息斷,更呼鸚鵡報誰家?
幪以衣冠類孫叔,被之蓑笠即玄真。未知這漢為誰子,如客他鄉喜故人。皓白相看雙鬢禿,丹青偏寫兩眉顰。吾聞四大皆虛假,曾向聃書悟谷神。
路引水亭出,舟行沙岸回。使君攜客至,歌伎逐人來。檻底鵁鶄舞,窗中菡萏開。風光莫相負,長日且銜杯。中流放輕舸,極望何青青。宛轉遵蘭渚,夤緣到水亭。簾櫳圍樹石,階砌列煙汀。緩坐留斟酌,長歌間醉醒。
小楷簪花,閑寫遍、砑羅金扇。偏柳色、青青如此,上樓親見。春瘦不禁珠釧重,夜長爭得芳衾暖。甚南鄰、遙見北鄰花,紅墻短。尋笛譜,書釵券。雙鵲喜,單鶯怨。隔云屏幾曲,離花未遠。螺墨膠輕描黛易,鸞?齒澀梳頭懶。算東風、開到粉薔薇,無心看。
吾兄仙去幾何年,情未能忘一線傳。相見幽明參勇決,正須行藝兩渾全。世科從此傳燈廣,親黨同時奏凱旋。孝友令恭天所祐,修途萬里穩加鞭。
窗前流水玉泠泠,窗下高人酒半醒。喚省邯鄲枕中夢,如看王湛案頭經。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靈。說似功名場上客,倦游時節一來聽。
青帝工夫在牡丹,花開時節奈春殘。坡頭況有狂風雨,莫惜金刀剪取看。
草閣依清樾,牙簽插架齊。平生有閒癖,未老得幽棲。題竹詩堪賦,聽鶯酒可攜。從人爭鳳沼,我正憶龍溪。
當年不作南行客,他日應無北狩人。官似虱微言許大,肉如蟻飽道方伸。
海內詩家流,按察名不細。仰溯風雅源,俯拾文選例。詞鋒捷如神,學海蕩無際。灑翰迅風雨,旁視驚巨麗。士衡允如流,正平豈停綴。居諸幾何間,充棟積篇系。奇葩燦繁英,野鶴抗孤唳。眾人惡其上,轉面生怒恚。矧茲豪士懷,高論激當世。萬乘猶可干,豈復避貴勢。鑠金每潛機,下石憎毒厲。青云竟塌翼,黃壤俄揮涕。楄心憤難平,幾欲愬上帝。觀風臨德鄉,感舊重悲逝。慘怛堂上容,酸悽草間祭。結念江漢靈,愁云暗松桂。
吾鄉多士屢蜚聲,報道都充六館英。玉鐸流音君更遠,行看丹闕薦陽城。
風煙放蕩花披猖,鞦韆女兒飛短墻。繡袍馳馬拾遺翠,錦袖斗雞喧廣場。天地氣和融霽色,池臺日暖燒春光。自憐塵土無他事,空脫荷衣泥醉鄉。
我亦牽離緒,披圖憶舊游。浮云千里夢,流水半生愁。落落文章契,茫茫湖海秋。得君差慰藉,客路更何求。
物我乖離果孰親,色空捏合本非真。金狨馬上慚窮相,玉鏡臺中識幻人。南北宗禪皆具眼,東西施貌各含顰。眉間一點元無喜,頰上三毛豈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