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清水港雪夜煮茶
歲晏江上來,
雪花夜初泊。
櫪火烹月團,
時時自斟酌。
酌巳擁衾坐,
玄思入冥寞。
凍雨灑江暝,
疾風吹石泐。
郊原羆兕吼,
窟宅蛇龍厄。
持茗者何人,
啜對陶彭澤。
歲晏江上來,
雪花夜初泊。
櫪火烹月團,
時時自斟酌。
酌巳擁衾坐,
玄思入冥寞。
凍雨灑江暝,
疾風吹石泐。
郊原羆兕吼,
窟宅蛇龍厄。
持茗者何人,
啜對陶彭澤。
年末時分來到江邊,夜晚初至,雪花飄落,船兒停泊。灶火上烹煮著月團茶,我不時自斟自飲。飲罷裹著被子靜坐,思緒飄向深遠幽寂之境。冷雨灑在昏暗的江面,狂風將石頭吹得裂開。郊野狂風如熊羆犀牛怒吼,水中的蛇龍也困于災厄。手持茶盞的人是誰?正與陶彭澤般的隱者對飲。
歲晏:年末,年終。
月團:圓形茶餅,宋代常見的緊壓茶,因形似月而得名。
冥寞:深遠、幽寂的狀態。
泐(lè):石頭因風蝕或外力作用而開裂。
羆(pí)兕(sì):羆為棕熊,兕為古代犀牛類野獸,此處形容風聲如猛獸嘶吼。
陶彭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此處借指隱者或詩人自喻。
此詩或為詩人年末漂泊途中所作。時當歲末,夜泊清水港遇雪,寒夜孤寂中煮茶自遣,觸景生情,借茶事與自然之景,抒發漂泊之思與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全詩以雪夜煮茶為核心,通過環境描寫與內心活動的交織,展現了漂泊者的孤寂與對隱逸情懷的追尋。語言質樸,意境幽遠,將生活細節與哲理思考融合,體現了文人詩中“以茶寄情”的傳統。
受降城下誦碑銘,一憶前情一慟生。傾國力皆心付出,滿山花是血澆成。往來刀劍驚風雨,多少尸骸失姓名。省得立坊真要義,五洲從此不言兵。
疇昔英游后,推尊輩行先。班聯容接武,坐立愧差肩。我已無如老,公非不永年。思賢仍感舊,衰涕兩潸然。
一從出塞骨先殘,扶病歸來怯路難。寒雪有心依破衲,枯腸無力進朝飧。呻吟亦可參清梵,詩句真同續命丹。自是故人情獨切,此間誰復問袁安。
溪山明且秀,美景如越中。投竿屬清夜,扁舟若乘空。波流澄素光,絲綸飏微風。絕勝寒江上,急雪欺孤篷。
冬末初春春夢婆,秋心秋色憶秋波。小詩敗緒逋逃藪,豎子英雄曳落河。天有頭乎秦宓舌,日之夕矣魯陽戈。自磨釅釅三升墨,潑向蠻箋當擘窠。
閱世皇王去如矢,舊都猶未夢魂底。九衢車馬葬氛霾,誰解低眉映窗紙。光怪圖書四壁閑,況接風流趙管間。如山憂患不到處,高致幽情獨掩關。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明眼衲僧,見似不見。盞子撲落地,楪子成七片。
無奈清都道氣何,金波萬頃浴嫦娥。廣寒秋色深無底,一片虛云照大羅。
凌晨汲山泉,盥洗甫云暇。徐行修竹間,小立疏梅罅。尖風耿薄日,色影寒相射。幽香定有無,紋禽踏花卸。池邊石陂陀,水光上梅梢。石上古隸字,蘚剝風蕭騷。樹老花秀發,冰生香動搖。只恐字磨滅,不愁花寂寥。
酥雨才收。猩紅謝館,蛾經秦樓。忙殺東君,牡丹纏腳,芍藥梳頭。藏鴉楊柳風流。正好系、班騅紫騮。窈窕洲邊,溫柔鄉里,莫負歌喉。
小樓聳出古城闉,中有棲遲一散人。閒日且還文字債,深秋尚滯去來身。十年舊雨如萍聚,兩鬢飛霜對菊新。預約明朝高會處,老夫先脫惠文巾。
落日荒荒。羸馬西風度北邙。但見寒鴉古木,衰草平原,殘柳長崗。累累高冢臥斜陽。知他是、何朝何代何卿相。展轉思量。榮華富貴,古為今樣。終歲奔忙。十度驅車過北邙。當時朱顏綠鬢,如今短發蕭蕭,古貌蒼蒼。五十年一枕夢黃梁。到醒來、回首堪惆悵。世路茫茫。山河如舊,人情新樣。
半滌殘塵半洗哀,海門秋雨挾潮來。名因抗日相當大,花不驕人自在開。百戰終消亡國恥,孤魂遠隔望鄉臺。河山幾度風吹綠,猶有英雄骨未埋。
催詩有客追亡逋,定題按調如描圖。束以軌轍誰能逾,我心與詩兩不虞。喃喃聊作鬼畫符,空腹嘔吐成唾馀。掩目自詡探明珠,刻之刊之災棗榆。杜公驚笑韓孟吁,詩兮如此不如無。
為園營沼為栽花,幾向西風見物華。惟有芙蓉江上好,秋光分自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