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昌甫有曲,名之濯纓,因和
殘春風雨繞檐聲。山空分外鳴。閑來落佩倒冠纓。尚馀親舊情。
人不見,句還成。又聽求友鶯。濯纓一曲可流行。何須觀我生。
殘春風雨繞檐聲。山空分外鳴。閑來落佩倒冠纓。尚馀親舊情。
人不見,句還成。又聽求友鶯。濯纓一曲可流行。何須觀我生。
暮春時節,風雨繞著屋檐作響,山林空寂,鳥鳴顯得格外清晰。閑時解下玉佩,摘下冠帶,仍留存著與故舊的情誼。友人未得相見,卻寫成了詞句,又聽到黃鶯啼鳴,似在尋求友伴?!跺t》一曲足以流傳,何須再去審視自己的命運。
殘春:春末,暮春時節。
落佩倒冠纓:解下玉佩,摘下冠帶,形容閑適自在的狀態。
親舊情:與故舊、友人之間的情誼。
求友鶯:化用《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指黃鶯鳴叫似在尋求同伴。
濯纓:典出《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此處指昌甫所創曲子,暗含超脫世俗之意。
觀我生:出自《周易·觀卦》“觀我生,進退”,指觀察自身的命運或處境。
此詞為和友人昌甫《濯纓》曲而作。昌甫創作《濯纓》曲后,作者因感于暮春時節的閑適與對故舊的思念,借和曲抒發內心的復雜情感。創作時間或在春末,此時作者心境閑適,故能以淡語寫深情。
全詞以暮春風雨起興,由景及情,既懷友人,又超然自適。通過“濯纓”“觀我生”等典故,將個人情感與哲理思考結合,語言簡練而意蘊悠長,是一首融寫景、抒情、用典于一體的小令佳作。
好風明月自東來,歲酒先沾柏葉杯。 元氣機緘生萬物,壽星光焰燭三臺。 漢廷盡對賢良策,董子獨懷王佐才。 愿使斯民樂長治,熙然鼓腹上春臺。
鄯闡東風不作寒,米囊花似夢中看。 珊瑚舊是王孫玦,瑪瑙猶疑內府盤。 嘶過驊騮金匼匝,飛來蛺蝶玉闌干。 瘴煙窟里身今老,春事傷心思萬端。
柴門雖設未嘗關,閒看幽禽自往還。尺璧易求千丈石,黃金難買一生閒。
雪消曉嶂聞寒瀑,葉落秋林見遠山。古柏煙銷清晝永,是非不到白云間。
自入山來萬慮澄,平懷一種任騰騰。庭前樹色秋來減,檻外泉聲雨后增。
挑薺煮茶延野客,買盆移菊送鄰僧。錦衣玉食公卿子,不及山僧有此情。
滿頭白發瘦棱層,日用生涯事事能。木臼秋分舂白朮,竹筐春半曬朱藤。
黃精就買山前客,紫菜長需海外僧。誰道新年七十七,開池栽藕種茭菱。
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然蕉何嘗有聲,聲假雨也。雨不集,則蕉亦默默靜植;蕉不虛,雨亦不能使為之聲。蕉雨固相能也。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聲與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諷堂,如漁鳴榔,如珠傾,如馬驤,得而象之,又屬聽者之妙也。長洲胡日之種蕉于庭,以伺雨,號“聽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動靜之機者歟?
一別清風又十霜,重來三徑未全荒。 此君已覺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長。 書簡漫消新歲月,漁竿不厭舊滄浪。 試呼濁酒歌淇澳,昨夜疏簾雨正涼。
是誰揉碎錦云堆,著地難扶氣力頹。 懊惱夜生聽雨枕,浮沉朝入送春杯。 梢傍小剩鶯還掠,風背差遲鴂又催。 瞥眼興亡供一笑,竟因何落竟何開。
卓卓聲名,英英人物,翠壺肯暫遨游。與君聚散,鴻雁自春秋。位置六曹上客,揮灑處、文彩風流。莼鱸好,故鄉人夢,留不住東州。驊騮。從此去,嘶鳴北向,志氣悠悠。指燕臺路近,唾手公侯。料想春風得意,醉眠韋杜最高樓。天付與,男兒事業,姓字覆金甌。
攜手共惜芳菲節,鶯啼錦花滿城闕。行樂逶迤念容色, 色衰只恐君恩歇。鳳笙龍管白日陰,盈虧自感青天月。
白日和清風,輕云雜高樹。 忽然當此時,采菱復相遇。
烏□□怪石,撐突倚山巔。 □□群羊伏,昂昂萬馬聯。 何年現蓬島,終古頌桑田。 相揖閩王宅,東隅有九仙。
日遲芳甃,聲停玉漏。東風種出雙紅豆。好韶光偏是,春瘦花瘦人瘦。
重簾不捲香微透。頻添紅袖。小池風軟閑春晝。鏡奩依舊。
波皺云皺眉皺。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