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黃素小楷昌黎伯夷頌蓋在青社時所書以遺京西轉運使舜元蘇公者也后二百年大興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來守吳乃文正鄉里即訪公子孫以畀之范氏喜而求詩為賦此二首 其二
古今一理是綱常,
范筆韓文妙發揚。
公臥首陽原不死,
春風歲歲蕨薇香。
古今一理是綱常,
范筆韓文妙發揚。
公臥首陽原不死,
春風歲歲蕨薇香。
古往今來恒定的道理便是綱常倫理,范仲淹的筆跡與韓愈的文章巧妙地將其弘揚。伯夷雖長眠首陽山卻精神永存,春風年年吹綠,蕨薇依舊散發著清香。
綱常:指三綱五常,即封建倫理道德的核心準則。
范筆韓文:范仲淹的書法與韓愈的《伯夷頌》文章。韓愈曾作《伯夷頌》贊揚伯夷、叔齊的高潔品格,范仲淹以小楷書寫此篇。
首陽:首陽山,相傳為伯夷、叔齊隱居并采薇充饑之處,二人因不食周粟而亡。
蕨薇:兩種野菜,伯夷、叔齊隱居首陽時以此為食。
此詩為范仲淹手書韓愈《伯夷頌》真跡歷經二百年流轉,由李戡歸還范氏后,范氏求詩而作。詩中緊扣‘范筆韓文’傳承伯夷精神的核心,呼應范仲淹與故鄉的關聯。
全詩以綱常倫理為核心,借范韓對伯夷精神的弘揚,歌頌先賢品格的永恒。通過自然意象(春風、蕨薇)與歷史典故的結合,簡明點出精神傳承的主題。
愛弟直霜臺,家山羨獨回。
出門時返顧,何日更西來。
柳亦臨關發,花應到越開。
漁舟誰伴上,依舊恣沿洄。
白石上嵌空,寒云西復東。
瀑流懸住處,雛鶴失禪中。
岳壁松多古,壇基雪不通。
未能親近去,擁褐愧相同。
浮云流水心,只是愛山林。
共恨多年別,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節,勿謂少知音。
憶就西池宿,月圓松竹深。
出齋步杉影,手自開禪扉。
花滿不污地,云多從觸衣。
思山石蘚凈,款客露葵肥。
果得宗居士,論心到極微。
一見嵩山老,吾生恨太遲。
問君年幾許,曾出上皇時。
蝶舞鶯歌喜歲芳,
柳絲裊裊蕙帶長。
江南春色共君有,
何事君心獨自傷。
君說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館,誰見齊王西邸春。
萬里汀洲上,東樓欲別離。
春風潮水漫,正月柳條寒。
旅逸逢漁浦,清高愛鳥冠。
云山寧不起,今日向長安。
釋印及秋夜,身閑境亦清。
風襟自瀟灑,月意何高明。
聞說武安君,萬里驅妖精。
開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晉家用元凱,亦是魯諸生。
北望撫長劍,感君知已行。
邊塵昏玉帳,殺氣凝金鐙。
大敵折齊俎,一書下聊城。
翻飛青云路,宿昔滄洲情。
故人隔楚水,日夕望芳洲。春草思眇眇,征云暮悠悠。
心期無形影,跡曠成阻修。有客江上至,知君佐雄州。
鏗鏘佩蒼玉,躞蹀驅絳騶。伊昔中峰心,從來非此流。
資予長生訣,希彼高山儔。此情今如何,宿昔師吾謀。
別年謁禪老,更添石室籌。深見人間世,飄如水上漚。
蟬號齊王邸,月苦隋帝樓。聲華盡冥寞,麋鹿徒呦呦。
我有一字教,坐然遺此憂。何煩脫珪組,不用辭王侯。
只在名位中,空門兼可游。
手攜酒榼共書幃,
回語長松我即歸。
若是出山機已息,
嶺云何事背君飛。
綿綿渺渺楚云繁,
萬里西歸望國門。
禪子初心易凄斷,
秋風莫上少陵原。
大賢當佐世,堯時難退身。如何丹霄侶,卻在滄江濱。
柳色變又遍,鶯聲聞亦頻。賴逢宜春守,共賞南湖春。
營道知止足,飾躬無緇磷。家將詩流近,跡與禪僧親。
放曠臨海門,翱翔望云津。雖高空王說,不久山中人。
常說人間法自空,何言出世法還同。
微蹤舊是香林下,吾知世代相看盡,誰悟浮生似影公。
春宵凝麗思,閑坐開南圍。
郢客彈白雪,紛綸發金徽。
散從天上至,集向瓊臺飛。
弦上凝颯颯,虛中想霏霏。
通幽鬼神駭,合道精鑒稀。
變態風更入,含情月初歸。
方知阮太守,一聽識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