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生觀察見示即事書懷詩次韻奉和
百戰歸來謗不訾,
飄蕭雪鬢與霜髭。
晚途偶更師劉晏,
絕漠猶堪斬郅支。
填海移山終不悔,
吠聲射影豈非癡。
中朝垂意苞桑計,
龍變云蒸會有期。
百戰歸來謗不訾,
飄蕭雪鬢與霜髭。
晚途偶更師劉晏,
絕漠猶堪斬郅支。
填海移山終不悔,
吠聲射影豈非癡。
中朝垂意苞桑計,
龍變云蒸會有期。
歷經無數戰事歸來,誹謗之詞難以計數,兩鬢稀疏如霜,胡須斑白。晚年偶然改學劉晏的治國之策,即便在遙遠的荒漠仍能斬殺強敵。即便如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般艱難也絕不后悔,那些無中生有的誹謗之舉難道不愚蠢嗎?朝廷正關注著國家的根本大計,如同龍起云涌,時機終會到來。
不訾(zī):不可計算,極言其多。
飄蕭:稀疏、零落的樣子。
師劉晏:劉晏為唐代著名理財家,此處指學習其治國才能。
郅(zhì)支:漢代匈奴郅支單于,代指邊患強敵。
填海移山:化用“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典故,喻指堅持理想、百折不撓。
吠聲射影:“吠聲”指“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射影”指“含沙射影”,均喻無根據的誹謗。
苞桑計:《周易》“系于苞桑”,喻國家根基大計。
龍變云蒸:比喻時勢變化、事業興盛。
此詩為和詩,當是作者晚年回應友人鄂生觀察的贈詩而作。結合“百戰”“晚途”等語,推測作者歷經戰事與朝堂風波,雖遭誹謗、鬢發斑白,仍關心國事,正值朝廷謀慮長遠之計(“苞桑計”),故借和詩抒懷明志。
全詩以老將自喻,通過回顧戰史、自明心志、批評謗言、展望前景,展現了歷經磨難仍堅守理想的品格,以及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是一首兼具個人情懷與家國視野的抒情律詩。
手種南階竹,關情一紀中。倦游憎眼白,便靜脫塵紅。放浪淵明酒,浮游禦寇風。吳霜鬢如許,何處覓還童。
萬戶千門達曙開,管弦啁哳沸樓臺。祇今明慶鐘聲動,已報巡燈響鐸來。
落紅萬點委蒼苔。春事半塵埃。滿懷愁緒知多少,思量遍、無計安排。好似風中飛絮,時時拂去還來。當年魚水正和諧。兩意絕嫌猜。誰知命薄多乖阻,簫聲遠、零落天涯。破鏡終期再合,夢魂長繞陽臺。
不開雞犬鬧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耕種情田勤禮義,眼前風物任繁華。
晁子天麒麟,結交未及仕。高才固難及,雅志或類己。各懷伯業能,共有丘明恥。歌呼時就君,指我醉鄉里。吳公門下客,賈誼獨見紀。請作《鵩鳥賦》,我亦得坎止。行樂當及時,綠發不可恃。
秋風從西來,百草隨委棄。如何中庭花,粲粲濯朝霽。雖懷遲暮感,獨秀亦云異。炎涼各一時,豈必桃李貴。遲功有暮祉,銳進或先退。由來一氣耳,瑣屑何足計。
尋芳屨。出門便是西湖路。西湖路。傍花行到,舊題詩處。瑞芝峰下楊梅塢。看松未了催歸去。催歸去。吳山云暗,又商量雨。
貧來芻牧竟何疑,只是要秦一事非。爵祿無心殊已久,誰能白首戀輕肥。
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誰謂溪坡遠,能來社與岑。
杖藜乘興不辭遙,行盡蘇堤過斷橋。白發老翁依古柳,相逢揮淚說前朝。
豈意青云客,飄然過草堂。龍門留問字,鳳閣待含香。萬樹長楊外,千花太液傍。何人年弱冠,議禮動明堂。
依違出門去,欲行復遲遲。鄰嫗盡出別,強語含辛悲。陋質容有繆,放逐理則宜。姑老籍相慰,缺乏多所資。妾行長已矣,會面當無時。
古稱難畫莫如馬,近朝惟數李伯時。不至天閑觀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頭類渴烏尖插耳。竟度流沙輕萬里。圉人牽浴恒凜然,復恐化龍奔入水。貧居里巷無馬騎,徒步出入多傷悲。大脛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塵滿面。
憶昔熙寧全盛日,百年曾未識干戈。江南丞相變法度,不恤人言新進多。蔡家京卞出門下,首亂中原傾大廈。睦州盜起□連北,誰挽長江洗兵馬。京東宋江三十六,白日橫行大河北。官軍追捕不敢前,懸賞招之使擒賊。后來報國收戰功,捷書夜奏甘泉宮。楚龔如古在畫贊,不敢區區逢圣公。我嘗舟過梁山濼,春水方生何渺漠。或云此是碣石村,至今聞之猶褫魄。
天潢佳氣。鐘作人間瑞。坐對滿堂珠玉貴。此日還當周晬。手持金印金戈。知他壯志如何。將相終須大用,姓名早掇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