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宿金城蘭若
戰壘何年柱斧殲,青楓江上老耕鈐。
我來閒訪前朝寺,香火重開話建炎。
為怕春歸特地來,攬衣隨意坐莓苔。
東風似與花先約,貪看猩紅映日開。
戰壘何年柱斧殲,青楓江上老耕鈐。
我來閒訪前朝寺,香火重開話建炎。
為怕春歸特地來,攬衣隨意坐莓苔。
東風似與花先約,貪看猩紅映日開。
這作戰的堡壘是哪一年用柱斧摧毀的呢,青楓江上老農已習慣了戰事。我閑來探訪前朝的寺廟,重新點燃香火,談起建炎年間的往事。因為怕春天離去所以特地前來,披衣隨意地坐在長滿莓苔的地上。東風好像事先和花兒有了約定,讓人們貪看那如猩紅般艷麗的花朵映著日光開放。
柱斧:古代一種兵器,也作文具用。這里指摧毀堡壘的武器。
耕鈐:指經歷戰事的老農,鈐有軍事之意。
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的第一個年號。
攬衣:披衣。
莓苔:青苔。
猩紅:指像猩猩血那樣鮮紅的顏色,這里形容花的艷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提及“建炎”可知,與南宋初期的歷史相關。當時南宋政權初立,局勢動蕩,經歷了諸多戰事。詩人可能在暮春時節游覽前朝寺廟,觸景生情,感慨歷史變遷,同時也陶醉于春日美景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將對歷史的感慨與對春天的喜愛相結合。其特點是把歷史與現實、滄桑與生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歷史的獨特感悟。
風淅淅,雪霏霏。
凍雀無聲獨自棲。
折得梅花難寄取,倚窗卻憶曉妝時。
不折章臺柳,絲絲望轉迷。
曉煙芳草路,流水落花溪。
青眼公看喜,蠻腰女舞低。
枝輕難受露,絮薄未沾泥。
夫婿無侯相,公孫有字題。
服章占李相,眉嫵斗張妻。
白馬雙驂別,黃鸝兩個啼。
春云人渭北,朝雨客關西。
麗映桃千樹,寒依菜一畦。
祇應憐弱植,誰種向金閨。
悲歌天寶感蒼黃,
更有騷音溯遠湘。
愛國詩篇垂萬古,
詩懷磊落筆堂堂。
薜荔無因掛一毫,化工鐫削亦應勞。
圭形直指明河落,桂影遙分漲海濤。
發地五千何足貴,去天三百未為高。
軒轅轍跡今猶在,斗上丹枕著羽袍。
目斷重華竟不回,鷓鴣聲入遠江哀。
暮云祇傍蒼梧宿,春水還疑溈汭來。
淚竹豈愁秦帝火,巫歌曾借楚卿才。
更堪鼓罷凄清瑟,風雨蕭蕭兩岸苔。
幾回掩卻又重看,
吟罷心如著露蘭。
欲上玉樓窺老筆,
虬龍擁處雪霜寒。
居必擇鄰,
鑒非止水。
明暗相凌,
言猶在耳。
正有他鄉淚,驚逢故國人。
計程三閱月,問信一舒顰。
紫氣東來合,浮云北望頻。
無端楊柳色,偏逐馬蹄新。
春雨膩如酥,甘霖遍澤枯。
幸先燈市暗,猶及麥田需。
無力侵垂柳,將風入短蒲。
三冬不汝見,小苑擬明珠。
朔吹喧重幕。誰記是、桂嶺宜人偏獨。才過燒燈節,乍冷云、凝碧亂篩銀竹。打窗急霰,侵階急點,斷續聲寒碎玉。何處、圍爐好,恰相對紙帳,梅花官閣。
回憶年時,天街踏雪。茸帽紫裘曾著。一自來南國,探花信、正喜小桃紅簇。忽地東皇愛惜,香梢渾勒住,緗葩錦萼。待新晴、壸山扶屐,同醉醽醁。
才看荷花繞郭開,又尋禪室足徘徊。
樓前老樹拿云入,簾外鳴蟬噪雨來。
殘暑墮湖看沸水,斷霞擁塔欲成臺。
清談未許徐陵至,呼吸山光任舉杯。
先生方丈似山茨,聞道維摩病起遲。
乍可心情同木石,依然談笑卻熊羆。
別裁偽體時流忌,獨抱遺經后代知。
遙憶玉堂清夜夢,雪中花塢水邊籬。
神虎護泉寒翠壁,
靈虬吐沫暖冰壺。
玉環不碎征塵里,
更引三郎到古渝。
中興天子議攻車,嘆息諸公屈壯圖。
行殿不開塵鎖合,至今風雨暗金鋪。
玉鉤簾外前朝柳,斗鴨闌邊小艷葩。
莫道君王不曾問,好收銀鑰護宮花。
漫把公孫比,卑棲水一涯。
文章著科斗,身世侶魚蝦。
絕跡思奔月,虛名辱式車。
草間休鼓吹,庶免飽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