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戍正月部兵赴南寧道中雜韻
蕞爾蠻夷長,干天不自量。泰山垂壓卵,轍擘可能當。
長洲三十里,煙火接戎爐。悵望蜂蠆穴,何年盡掃除。
四望千山合,夾城雙水流。客行春渚凈,不省過藤州。
敵愾三千士,功期一箭□。相逢魯連子,不用話封侯。
夜過黃丹驛,朝臨白馬屯。劍歌彌激烈,揮麈共誰論。
蠻徼纏妖氣,王師蔽海濆。君看旗旐舉,白晝起風云。
蕞爾蠻夷長,干天不自量。泰山垂壓卵,轍擘可能當。
長洲三十里,煙火接戎爐。悵望蜂蠆穴,何年盡掃除。
四望千山合,夾城雙水流。客行春渚凈,不省過藤州。
敵愾三千士,功期一箭□。相逢魯連子,不用話封侯。
夜過黃丹驛,朝臨白馬屯。劍歌彌激烈,揮麈共誰論。
蠻徼纏妖氣,王師蔽海濆。君看旗旐舉,白晝起風云。
小小蠻夷首領,冒犯上天不自量力。就像泰山壓卵,車轍怎能抵擋。長洲三十里,煙火連著軍營爐灶。惆悵地望著那如蜂蝎的巢穴,哪年才能全部掃除。四面望去千山相連,夾著城墻兩條水流。旅人在春日的小洲上行走,沒意識到已過了藤州。三千將士同仇敵愾,期望一箭之功。若遇到像魯連子那樣的人,不必談封侯之事。夜晚經過黃丹驛,清晨來到白馬屯。舞劍而歌愈發激昂,揮著拂塵又能和誰談論。蠻地邊境纏繞著妖氣,朝廷的軍隊遮蔽了海邊。你看那旗幟舉起,白天也能涌起風云。
蕞爾:形容小。蠻夷長:指少數民族首領。
干天:冒犯上天。
轍擘:車轍,這里指弱小的力量。
蜂蠆穴:比喻敵人盤踞的地方。
敵愾:對敵人的憤恨。
魯連子:即魯仲連,戰國時齊國名士,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居功受賞。
麈:拂塵。
蠻徼:蠻地邊境。
海濆:海邊。
旗旐:旗幟。
此詩創作于丙戌年正月,詩人帶兵前往南寧途中。當時少數民族地區可能存在不穩定因素,朝廷出兵平亂,詩人作為將領,在行軍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平定蠻夷之亂的決心和壯志。其特點是氣勢雄渾,情感豪邁。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軍事活動和詩人的精神風貌。
三年牢落荒江路。忍明日、輒帆去。冉冉年光真暗度。
江山無助,風波有險,不是留君處。
梅花萬里傷遲暮。驛使來時望佳句。我拚歸休心已許。
短篷孤棹,綠蓑青笠,穩泛瀟湘雨。
今秋仲月逢馀閏。月姊重來風露靜。未勞玉斧整蟾宮,又見冰輪浮桂影。
尋常經歲睽佳景。閱月那知還賞詠。庾樓江闊碧天高,遙想飛觴清夜永。
坤元載物,陽樂發生。播殖資始,品匯咸亨。 列俎棋布,方壇砥平。神歆禋祀,后德惟明。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