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雜詩 其二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跡。下馬讀殘碑,道旁小歇息。
鄉人荷擔來,累累此何物。前肩掛髑髏,后擔束骸骨。
為言荒村中,狼藉無人恤。官局論斤買,易米計亦得。
敗骼攙牛羊,真偽孰能別。山南凈慈旁,山北棲霞側。
荒冢何紛紜,千魂共一穴。豈無忠與貞,豈無豪與杰。
身后誰得喪,都付一丘貉。俯首念妻孥,淚下衣襟濕。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跡。下馬讀殘碑,道旁小歇息。
鄉人荷擔來,累累此何物。前肩掛髑髏,后擔束骸骨。
為言荒村中,狼藉無人恤。官局論斤買,易米計亦得。
敗骼攙牛羊,真偽孰能別。山南凈慈旁,山北棲霞側。
荒冢何紛紜,千魂共一穴。豈無忠與貞,豈無豪與杰。
身后誰得喪,都付一丘貉。俯首念妻孥,淚下衣襟濕。
在山間行走碰不到人,卻還能看到豺虎的蹤跡。下馬閱讀殘碑,在道旁稍作休息。有位老鄉挑著擔子走來,我問擔子上一堆堆的是什么東西。他說前肩掛著的是髑髏,后擔捆著的是骸骨。他講荒村之中,尸骨狼藉沒人憐惜。官府按斤收購,換米來算也還值得。這些尸骨摻雜著牛羊骨,真假誰能分辨。山南凈慈寺旁,山北棲霞寺側,荒墳雜亂眾多,上千亡魂共埋一穴。難道這里面沒有忠貞之士,沒有豪杰之人?人死后誰又在意得失,都落得一樣的下場。我低下頭思念妻兒,淚水打濕了衣襟。
髑髏:死人的頭骨。
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
恤:憐憫,同情。
官局:官府。
攙:混雜。
凈慈:凈慈寺,在杭州南屏山慧日峰下。
棲霞:棲霞嶺,在杭州西湖畔。
丘貉:比喻彼此一樣,沒有差別。
妻孥:妻子和兒女。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作者在還鄉途中,目睹了荒村的凄慘景象,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死亡眾多,才會出現官府收購尸骨換米的現象。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社會的悲慘現實和人生的無常。其突出特點是寫實,以質樸的語言描繪出觸目驚心的畫面。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人文關懷。
頓脫塵羈。深處幽棲。兀騰騰、絕處忘機。繩床石枕,竹榻柴扉。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非。淡飯黃齏。寂寞相宜。類孤云、野鶴無疑。策筇峰頂,巖洞閑嬉。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
欲出樊籠。須契真宗。善知識、千載難逢。宏施捧喝,擊碎虛空。卻有鉗錘,有爐鞲,有機鋒。坐對孤峰。嘯月吟風,握龍泉、坐鎮寰中。野犴絕跡,狐兔潛蹤。卻善調獅,善伏虎,善降龍。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年年暑去皆有期,今年暑去何遲遲。 不知搖敗幾團扇,得到西風吹面時。
寒仗丹旄引,陰堂白日違。暗燈明象物,畫水濕靈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歸。空馀燕銜士,朝夕向陵飛。
一年憂喜今宵過,兩鬢風霜明日新。 書劍自憐多病客,江湖同是放歌人。 宮中燭映西山雪,笛里梅傳上國春。 他日聽鶯懷舊侶,不知誰共醉芳晨。
長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別調為誰凄? 君心無定如明月,才照樓東復轉西。
只道成都路八千,誰知從此便西川。 行人一見成深省,大道多歧穩著鞭。
?甓為城一水旁,誰將孤壘捍瀟湘?左丞親獎三軍士,諸將皆成百煉鋼。
高密信為功第一,孔明如在國寧亡。上游緣此無藩蔽,徒使英雄信感傷。
監牢且作玄都觀,我是劉郎今又來。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機云同住素心違,堪嘆頻年事事非。 許靖敢辭推馬磨,王章猶在臥牛衣。 命奇似此人何與,我瘦如前君豈肥。 來日連床雞戒曉,碧湘宮畔雨霏霏。
紫簫吹破黃州月。簌簌小梅花,飄香雪。寂寞花底風鬟,顏色如花、命如葉。千里в兵塵、凌波襪。心事鑒影鸞孤,箏弦雁絕。舊時雪堂人,今華發。斷腸金縷新聲,杯深不覺琉璃滑。醉夢繞南云,花上蝶。
于闐幾載洮陽上,臨難方圖籍寇兵。 但說調鷹饑可食,寧知養虎患非輕。 涂窮反噬三湘地,風靡長驅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過船聲。
佩玉之聲清越長,此身無故詎容忘。 挈渠方屨圜冠士,登我光風霽月堂。
為問蟠桃熟幾番,見兒發白著衣斑。 孫枝又作紅蕖客,更愿云礽捧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