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高升伯陳伯符二博士
岳立儒林二子名,別來何以報同聲。
江花每憶華陽館,薊雁頻飛白下城。
赤管著書真汝事,青山高枕得吾生。
天涯璚樹憑誰寄,秋滿瀟湘問去程。
岳立儒林二子名,別來何以報同聲。
江花每憶華陽館,薊雁頻飛白下城。
赤管著書真汝事,青山高枕得吾生。
天涯璚樹憑誰寄,秋滿瀟湘問去程。
你們二人在儒林如高山挺立般聲名遠揚,分別后我拿什么回應你們的同聲相和呢。我常常憶起在華陽館看到的江邊花朵,北方的大雁頻繁飛向南京城。用朱筆著書才是你們真正要做的事,我則能在青山中高枕無憂度過此生。天涯相隔,這美好的情誼憑誰傳遞,秋意已布滿瀟湘,我詢問著你們的行程。
岳立:像高山一樣挺立,形容人聲名顯赫。
同聲:指志同道合的聲音,這里指朋友間的呼應。
華陽館:具體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與友人相聚之地。
薊雁:薊,古地名,在今北京一帶,薊雁指北方飛來的大雁。白下城:在今江蘇南京。
赤管:紅色筆管的筆,古代用于書寫重要文書,這里指著書。
璚樹:玉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這里指情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高升伯、陳伯符兩位博士曾相聚交流,分別后詩人對友人十分思念。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與友人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文化追求。詩人在閑適生活中回憶起友人,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贊賞。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悠遠,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枇杷昔所嗜,不問甘與酸。
黃泥裹余核,散擲籬落間。
春風拆勾萌,樸??如榛菅。
一株獨成長,蒼然齊屋山。
去年小試花,瓏瓏犯冰寒。
化成黃金彈,同登桃李盤。
大鈞播群物,斡旋不作難。
樹老人何堪,挽鏡覓朱顏。
頷髭爾許長,大笑欹巾冠。
日暮坐柴門,懷抱方煩紆。
鈴聲從西來,忽得濠州書。
開緘讀未半,喜極涕泗俱。
父子老惜別,況經患難余。
羈旅易生疾,霜露行載涂。
思歸雖甚苦,且復忍須臾。
清絕追涼地,平生得未曾。
似嘗仙掌露,如嚼玉壺冰。
狂學菱舟曲,閑尋竹院僧。
更思生羽翼,散發醉巴陵。
愁里仍蒿徑,閑中更蓽門。
青燈聊自照,濁酒為誰溫。
隙月知無夢,窗梅寄斷魂。
遙憐好兄弟,飄泊兩江村。
故人久不見,乍見雜悲喜。新鴈如故人,一聲驚我起。
把酒不能觴,送目問行李。曾云行路難,空蒙千萬里。
塞北多關山,江南渺云水。風高吹汝瘦,旅伴今余幾。
斜行不少駐,滅沒蒼煙里。羈游吾亦倦,客程殊未已。
扁舟費年華,短纜系沙尾。物生各有役,冥心聽行止。
江郊匝地熟,場圃平如砥。歸期且忽念,共飽豐年米。
胸中何所有,世界如河沙。
區區吞云夢,何至為客夸。
初見賣苑冰,青門已無瓜。
天河正不遠,秋風乘客槎。
孤燈如露螢,熠熠北窗下。
我亦氣僅屬,厭厭迫衰謝。
平生更事熟,生死等晝夜。
行年八十五,八十九已化。
雖云病惱侵,處此亦閑暇。
人扶時出門,清溪帶茆舍。
臥疾閱三時,冥冥不自持。
婢諳曾制藥,犬識舊迎醫。
質貸交親厭,呻吟里巷知。
有時推枕起,清嘯尚能奇。
欲知主圣本臣忠,傾盡嘉謨沃舜聰。
同載方如周呂尚,安車不數漢申公。
日烘盎盎花光暖,燭映鱗鱗酒浪紅。
白首同朝各強健,莫辭爛醉答春風。
自得窮通樂,而無寵辱驚。
韜光聊混俗,去知默陶情。
毛竹蒼龍瘦,云衣白鶴輕。
時敲朝斗磬,林外玉聲清。
羸疾止還作,已過秋暮時。
但當名百藥,那更謁三醫。
強飯幸如昨,清游元有期。
新霜宜野店,行矣不須疑。
去年春盤浙江驛,湛湛清波動浮石。
今年春盤吳會亭,冥冥細雨濕高城。
天邊作客風沙里,今年去年成老矣。
客心古井冷無波,過眼人情亦如水。
憶昔三生住翠微,偶來平地著征衣。
山中故人應大笑,扁舟坐穩何當歸。
東皇促駕又天涯,一片難尋墮地花。
瘦策穿林數新筍,素屏圍枕聽鳴蛙。
蠶房已里清明種,茶戶初收谷雨芽。
欲把一杯壺已罄,謾搜詩句答年華。
小響風吹葉,微痕雨點池。
興來閑弄笛,客散自收棋。
忽忽尋殘夢,時時足小詩。
出門俄已暮,忘卻野人期。
西庵每過未嘗開,邂逅清言始此回。
陶令巾車尋壑去,巳公茅屋賦詩來。
奇香炷罷云生岫,瑞茗分成乳泛杯。
便恐從今往還熟,入門猿鳥不驚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