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李公師惠
李公敦夙好,生死見交情。
誰識扶棺痛,深于負笈誠。
燕云悲客路,淩水咽歸程。
不為呼將伯,奚從旅櫬行。
李公敦夙好,生死見交情。
誰識扶棺痛,深于負笈誠。
燕云悲客路,淩水咽歸程。
不為呼將伯,奚從旅櫬行。
李公一直重視舊日情誼,無論生死都能看出我們深厚的交情。誰能理解我扶著他靈柩的悲痛,這悲痛比我當年求學時的誠心還要深切。燕地的云仿佛在為友人的人生之路悲嘆,淩水也似在嗚咽著友人的歸程。若不是出于對友人的情誼,我又怎會護送著他的靈柩踏上旅途。
敦:重視,看重。夙好:舊日的情誼。
扶棺:護送靈柩。
負笈:背著書箱,指求學。
燕云:泛指北方地區。
淩水:水名,具體所指需結合實際情況。
將伯:指求助,這里引申為情誼。
旅櫬:客死者的靈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在友人李公師惠去世后,詩人護送其靈柩歸程時所作。當時詩人懷著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失去友人的悲痛,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痛失友人的哀傷。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重情重義的傳統。
聽風聽雨敲青瓦,亂了弦音,亂了儂心。驚落青絲一玉簪。花殤應此瀟瀟夜,怕是秋臨,偏又秋臨,儂似殘紅力不禁。
憐予棲遁處,谷口四無鄰。白鷺須孤往,青山少一人。弄書兒女小,為道歲時新。未有蠲愁物,憑君賦絕倫。
歷盡巴山白發新,西風何處不傷神。馬曹蹭蹬官難起,鳥道艱危老更貧。九派長江春后雁,一年芳草夢中人。相思況是無消息,徙倚天涯涕淚頻。
念子能迂闊,謀生拙似予。老親須祿養,游子莫居諸。世態浮云似,高名畫餅虛。無言揚得意,方始識相如。
清如玉壺冰,直若朱絲弦。明心炯自鑒,希音誰當傳。伊人秉淵尚,植志本貞堅。作政遵愿樸,理物恒身先。古行寡眾識,遲仕及今遷。去矣勵令績,毖終勤始宣。
千里竹林幾夢尋,西行此日愜塵襟。孤舟夜泊風前笛,兩岸秋聲月下砧。霧宿山光時隱現,嵐飛野色半晴陰。柳江若過曾游地,應笑當年種柳心。
清閑未許住深山,手種桃花溪幾灣。回顧落花紅片片,不隨流水到人間。
雙槳春風款款移,斜陽平半落芳池。不妨暫向橋邊駐,更為桃花了一詩。
洋洋長江水,渺渺漲平湖。田田青茄荷,艷艷紅芙蕖。酣酣斜日外,苒苒涼風馀。茜茜誰家子,裊裊二八初。兩兩并輕舟,笑笑相招呼。悠悠波上鴛,潑潑蒲中魚。采采不盈手,依依欲何如。
白日無流光,逝水無回波。浮生類轉燭,運盡歸山阿。松柏夾長路,高墳起嵯峨。古來皆若此,咄咄將奈何。誰弦雍門琴,和此薤露歌。
錦城已得春消息,萬里橋邊花似織。東風先到海棠枝,千朵苞香茜裙拆。橋邊美人花作魂,玉纖巧奪花精神。娟娟盡濕金莖露,卻笑胭脂點絳唇。鸞箋半幅情無限,不學琴心抱孤怨。只愁化作綵云飛,綠葉陰陰閟深院。
月射璇題爛,風傳玉漏清。仰瞻云漢表,輝潤四星明。
春馀足光景,趙李舊經過。上林柳腰細,新豐酒徑多。小船行釣鯉,新盤待摘荷。蘭皋徒稅駕,何處有凌波。
離離相望隔滄溟,海外搴裳賦隰苓。閉戶秋深高士臥,吹簫人去酒徒醒。仙盤寂寞辭莖露,帝座飄遙遠客星。慚愧故人向西笑,麻鞋今始過零丁。
登高老眼解雙青,興到誰能更獨醒。新和詩篇渾漫興,舊游冠蓋半凋零。掛高簾箔多延月,上盡層樓可摘星。慢舞高歌人未醉,更呼春酒續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