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華存叔書問兼寄明伯
尺書勞問大江濱,赤日紅塵老此身。
貧似庾郎惟有韭,歸同張翰亦思莼。
已營織畚棲山宅,還約揚帆渡海人。
高士二何猶念我,慧泉將訪草堂新。
尺書勞問大江濱,赤日紅塵老此身。
貧似庾郎惟有韭,歸同張翰亦思莼。
已營織畚棲山宅,還約揚帆渡海人。
高士二何猶念我,慧泉將訪草堂新。
你在大江之濱勞心寄來書信問候我,我在這赤日炎炎、紅塵喧囂中漸漸老去。我像庾郎一樣貧窮,只有韭菜為伴;也如張翰一般思念故鄉的莼菜,想要歸去。我已經準備好編織畚箕等工具去山中建造住宅,還邀約了一同揚帆渡海的人。何華存、何明伯兩位高士還掛念著我,我打算去慧泉拜訪你們新的草堂。
尺書:指書信。
赤日紅塵:赤日,烈日;紅塵,指繁華熱鬧的地方,也指人世間。
庾郎惟有韭:庾郎,指庾杲之,他生活清貧,吃的只有韭菜。
張翰亦思莼:張翰,西晉人,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思念家鄉的莼菜羹、鱸魚膾,便辭官回家。
織畚:編織畚箕,這里指準備建造房屋的工具。
高士二何:指何華存、何明伯。
慧泉: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繁華喧囂之地,感到身心疲憊,渴望擺脫塵世的紛擾。友人的問候讓他更加堅定了歸隱的想法,于是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友人的回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的歸隱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以簡潔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面對塵世時的一種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片繡入人懷,欲離還住。不住將何去。無主。暫成依傍,終覺別枝悽楚。更兼朝到晚,風吹雨。還似少年、孤心寄與。縹緲滄波路。難渡。自拚遺棄,誰肯以春相付。莫教閒淚灑,和香土。
猿鶴何曾肯受羈,偶來亭畔立多時。物情未到忘機地,步步行行只自疑。
太傅忠誠在,平生一孝經。先朝安社稷,后裔重朝廷。為政勞州牧,書名冠御屏。拂衣歸莫早,公輔待儀型。
不見希齋翁,門人見水石。別我十年馀,新詩慰春夕。高空藹晴云,君才似張籍。又如帆風江,千里指南極。山中有流泉,曲處堪布席。一杯欲共君,古風久寥寂。
長絲裊娜拂溪垂,乳絮風吹漠漠飛。全惜東風與為主,年年先占得韶暉。風牽裊裊搖無定,翠影侵階已午天。花發鳥歌春景媚,好看柔軟吐香綿。
暮色起郊墟,牛羊識歸路。牧童無枕簟,但鋪明月臥。
故國山川煙霧深,東籬忽憶醉行吟。遲回畫省含香日,悽切高樓望遠心。木落淮南空老大,花開漢苑幾登臨。深杯已索巡檐笑,金馬何須嘆陸沉。
貝葉千翻粟一提,持經換飽笑僧尼。僮書我亦王家作,偶散誰非大塊泥。帶草連年高纂述,中箱一日去筌蹄。聊堆剩本充高枕,一字不看眠日低。
吳楚東南際,賢豪本代興。之子挺靈異,匹練應初生。童齡擅芳譽,弱冠揚徽稱。操瑟竟難合,明經待晚成。遇我閩海曲,示我郢中聲。訓士力崇古,何嫌世俗輕。游揚漸以廣,乘時起令名。終當策高足,萬里揚前旌。
潦倒羈游子,傷心兩鬢華。途窮唯有淚,世亂更無家。雨暗聞寒雁,風悲急暮笳。艱難今一概,何處問生涯。
一灣流水斷通津,門掩梨花細雨春。擁被正懷西洛友,開簾忽睹剡溪人。窮愁豈為黃金盡,老大重看白發新。徒使著書驚歲月,青山遲爾一沾巾。
山色無今古,居然清凈身。一真常不動,萬象自相親。云過天衣白,花開寶髻春。夜來南海月,長照點頭人。
我有集仙經始在,勞君一到為重脩。
榆中無草色,春水稍漸車。野祭一盂飯,鄉愁千里馀。年年寒食客,日日故園疏。莫訝交親絕,嵇康懶寄書。
歉歲還鄉益困窮,瓶無儲粟酒尊空。醉經且學文中子,閔雨難祈應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