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謠 送趙永興宰
晚秋煙渚。更舟倚、蕭蕭雨。
水痕清汜,迤邐漸整,云帆西去。
三疊陽關,留下別離情緒。
溪南一塢。對風月、誰為主。
酒徒詩社,自此冷落,胸懷塵土。
目送鴻飛,莫聽數聲柔櫓。
晚秋煙渚。更舟倚、蕭蕭雨。
水痕清汜,迤邐漸整,云帆西去。
三疊陽關,留下別離情緒。
溪南一塢。對風月、誰為主。
酒徒詩社,自此冷落,胸懷塵土。
目送鴻飛,莫聽數聲柔櫓。
晚秋時節,煙霧籠罩著小洲。船兒又停靠在這蕭蕭的雨中。水面清澈,波紋蕩漾,船帆漸漸整理好,向著西邊駛去。唱了三遍《陽關曲》,留下了離別的愁緒。溪南有一處山坳。面對這清風明月,誰來做它的主人呢?那些酒友詩社,從此變得冷落,心中滿是塵埃。目送著鴻雁飛去,不要去聽那幾聲輕柔的搖櫓聲。
煙渚:煙霧籠罩的小洲。
清汜:清澈的水波。
迤邐:曲折連綿。
三疊陽關:即《陽關三疊》,是一首送別曲。
塢:山坳。
柔櫓:輕柔的搖櫓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在晚秋時節,詞人送別友人趙永興宰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可能較為平常,但友人的離去讓詞人心中產生了離別的傷感和對往昔生活的懷念。
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營造出濃厚的離別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衣冠拜元日,樽俎對芳辰。
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
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
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
朅來問訊病維摩,花滿溪堂竹滿坡。
發禿齒危俱老矣,人高詩苦柰窮何。
四山便是清涼國,一室可為安樂窩。
猶有憂時兩行淚,臨風揮灑濕藤蘿。
移根廣寒殿,栽近讀書堂。
良夜月中影,秋風天上香。
此花真異種,萬木莫同芳。
他日五枝秀,何慚竇十郎。
行坐自徜徉,吟聲遶屋梁。
曉煙滋柳色,晨露發荷香。
以我一心靜,參他六月涼。
淵明知此意,高臥到羲皇。
梅仙西上古仙鄉,梅蘂先春特地香。
自是邾人聞魯柝,懸知晉盜避秦疆。
名山久合清蕪穢,窮巷猶聞缺蓋藏。
惠政由來要全美,須君努力佐琴堂。
郭外人煙好,行行過北阡。
迎船分社肉,汲井種春田。
綠樹前村路,黃梅細雨天。
客游鄉土別,景物只同然。
江清天影動,樓近角聲雄。
楊柳枝枝月,芭蕉葉葉風。
佳人難再得,良夜與誰同。
別后知何處,吟詩句句工。
右席須賢久,丹書幾度催。
賊驚中使轉,人望相公來。
問政曲江宅,調羹庾嶺梅。
莫因多病后,虛出應三臺。
劉子隠居地,真如李愿盤。
萬松春不老,多竹夏生寒。
卜筑世情遠,登臨客慮寬。
題詩疥君壁,聊以記游觀。
巴蜀何多事,賢能見一時。
才為花縣宰,早受菊坡知。
關外科民急,興元易帥遲。
預曾陳利病,人不信蓍龜。
國以人為重,人惟德可招。
九重方厲政,諸老盡歸朝。
盛事追三代,清風動百僚。
切聞天上語,歡喜到漁樵。
酒醒興未已,詩成吟不休。
一涼風滿座,半夜月明樓。
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州。
故人何處在,誰作置書郵。
天嗔吾面白,曬作鐵色深。
天能黑我面,豈能黑我心。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氣侵。
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風琴。
千古叫虞舜,遺我以好音。
早被春情誤,渾身著粉衣。
最宜花上見,解向夢中飛。
蜂媵為游伴,蛛絲設禍機。
滕王小圖畫,一一造精微。
燕許文章筆,片言輕萬金。
先人十詩序,孝子一生心。
入手方為寶,三年等到今。
九泉應有望,取璧照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