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四首
萬里長江水,春深可染衣。天涯何處客,遙逐北鴻歸。
青山夜對坐,默默無一語。天風動林薄,明月生洲渚。
山高白日下,野闊孤帆遲。故鄉在何處,欲歸未有期。
天機常自契,妙趣向誰說。歲晚無人來,獨釣寒江月。
萬里長江水,春深可染衣。天涯何處客,遙逐北鴻歸。
青山夜對坐,默默無一語。天風動林薄,明月生洲渚。
山高白日下,野闊孤帆遲。故鄉在何處,欲歸未有期。
天機常自契,妙趣向誰說。歲晚無人來,獨釣寒江月。
萬里長江滾滾流淌,暮春時節江水的碧綠仿佛能染綠衣裳。不知天涯何處的游子,正遠遠地追逐著北歸的鴻雁。青山之下夜里相對而坐,彼此默默沒有言語。天空的風拂動著樹林草叢,明月升起在江中小洲。山高聳而白日西下,曠野遼闊孤帆緩緩前行。故鄉在哪里呢,想要回去卻沒有歸期。自然的天機常常與自己契合,這美妙的意趣又能向誰訴說。年末無人來訪,獨自在寒江月色下垂釣。
染衣:形容江水碧綠,好像能把衣服染綠。
天涯: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北鴻:北歸的鴻雁。
林薄:草木叢生的地方。
洲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天機:自然的奧秘。
契:契合。
歲晚:年末。
由于標題及現有信息未明確作者等具體情況,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漂泊在外之時,可能是在暮春到年末這段時間,詩人遠離故鄉,在異鄉看到自然景色的變化,觸景生情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游子的思鄉之情和孤獨寂寞之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悠遠,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雖未明確其地位,但展現了傳統詩歌借景寄情的創作手法。
見說菩提寺,峰多不易尋。其間饒水石,我輩好登臨。繞樹綠云滿,到門黃葉深。徘徊不忍去,空翠落庭陰。
錦衾愛繡兩鴛鴦,羅薦嫌薰龍腦香。鳳自丹山應蔽日,雞從碧樹莫登墻。鮫綃作帳宜冰簟,玳瑁為梁稱玉堂。寄語秋來休駕鵲,銀河從此接金昌。
茹水西為風物新,韶華著意餞離人。離人今在千山外,寄語河邊檉柳春。
令德比鸤鳩,芳年誓柏舟。承平猶有態,曠達了無憂。方奉平反笑,俄成汗漫游。哀榮誰得似,同穴樂哉丘。節憫名驚代,浮光孝絕人。宜生克家子,賴有斷機親。勉使方張虜,終能不帝秦。一杯扶上馬,孰不為沾巾。姻婭托三槐,同朝得往來。迎春煩設席,舉壽荷攜杯。京尹俄遭難,都人亦助哀。瑯瑯垂絕語,烈婦信高哉。
風箭射壁縫,寒棱入被單。幽棲悄無夢,神思靜常安。紙帳懸冰簾,霜華結玉盤。窗外竹敲竹,壇前幡動幡。青燈寒燄短,紅炭冷灰殘。暗香何處梅,徹夜相檀欒。
才到春光便有詩,野蒲新柳自依依。遠來問族人何有,多得厓門幾道碑。留住沙汀系短舟,分攜宗戚易生愁。鹡鸰驚起灘頭夢,粵水閩山兩地游。
北人快騎馬,南人快使船。馬蹶太行上,舟覆瞿塘前。爭如山翁煖土炕,不怕高山與風浪。
溈山養子沒來由,叉手人前不識羞。更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河邊沖雨客行難,片片浮云傍馬寒。西去問津頭欲白,莫令年少路旁看。
山泉奔曲澗,澗曲使魚肥。板屋臨溪水,當窗白鷺飛。高枝曬漁網,圓牖掛蓑衣。莫訝軒窗陋,黃塵入戶稀。
潘壁莊盆事未殊,人間哀樂總須臾。情知汝去終無憾,頻道歸泉得侍姑。回頭似得再來身,生死迷關自轉輪。未免鐘情惟一事,停眸猶囑看兒頻。
白鷺沙頭犢子眠,隔溪茅屋起炊煙。漁翁半醉斜陽里,?了柴門下釣船。
金蠶食柘葉,肝腸成五色。吐絲制文錦,光輝相擊射。裁為紱袞裳,雜佩鳴珠璧。被之可彰身,獻之可華國。金蚋一朝來,奄忽遭污蔑。
淮水通潮,蔣山藏霧,春城付與裙屐。畫堂漏永,銀燭淚盡,觸薄寒簾隙。酒酣細說舊京事,見銅駝荊棘。吟風弄月,重記醒、南部煙花猶昔。勸君莫彈金縷,定場聲里,年少今頭白。惹病旅閒愁,飏空無力,似晴絲千尺。早雁來時,晚鶯飛處,回首關河隔。到寒食。聽怨宇、催歸又急。
不勞馬上續,一覺更無蹤。人跡渺何處,風波失幾重。孤鐙千里客,寒月五更鐘。多少浮生幻,尋詩仗短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