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憲生辰 其二
淮南持斧功成后,甌粵乘軺喜暫臨。
使者英標衣蹙繡,近臣新渥帶橫金。
三山氣入中秋好,八郡香焚曉霧深。
已為黎元開壽域,可無椿歲慰人心。
淮南持斧功成后,甌粵乘軺喜暫臨。
使者英標衣蹙繡,近臣新渥帶橫金。
三山氣入中秋好,八郡香焚曉霧深。
已為黎元開壽域,可無椿歲慰人心。
在淮南執法建功之后,很高興能暫時乘坐輕車到甌粵地區。使者風采俊逸,衣服上繡紋精美,近臣新受恩寵,腰帶上飾有橫金。中秋時節,三山的祥瑞之氣融入美好氛圍,八郡焚香,清晨的霧氣彌漫而深沉。已經為百姓開辟了安康的生活境地,怎能沒有長久的年歲來撫慰人心呢。
持斧:指執法。
乘軺:乘坐輕便馬車,這里指到外地任職。
英標:風采、風度。
蹙繡:精美的刺繡。
新渥:新受的恩澤。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可能泛指當地的山巒。
八郡:泛指眾多地區。
黎元:百姓。
壽域:指安康的境地。
椿歲:像椿樹一樣長壽的年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俞憲在淮南執法取得功績后,前往甌粵任職,作者在其生辰時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俞憲的作為受到認可,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祝賀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俞憲生辰,贊美其功績并表達祝福。特點是語言優美,意象豐富,營造出美好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官員功績的肯定和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都門樓閣倚中天,暇日登臨思渺然。樹繞西山濃著雨,地連東海淡浮煙。塵消綺陌填車馬,香煖歌臺醉管弦。獨有道人清似鶴,謾從華表記歸年。
逍遙谷里自容身,此老當年亦識真。白眼那堪常對客,青山終是不生塵。微風入樹琴清耳,積石明泉玉可人。都付東崖長作主,多應借我往來頻。
圣人與天游,擇地豈必巧。袤延十里林,老翠鎮盤繞。斧斤不可尋,兵劫不能燎。翁仲儼冠帶,麟虎峙強矯。書生拜風木,起立九腸攪。筑室今不多,馳蹕古應少。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曉。洙橋一線流,滲注入萬沼。入陵見金椀,公相計不早。父乾兮母坤,白骨無壽夭。銜冤絕歸鶴,誰復欣華表。九原信可作,兩觀事未了。
懶把茱萸插滿頭,年來蕭索不堪秋。飛霜入鬢頻臨鏡,落日驚心獨倚樓。木葉已看辭干盡,菊花空自傍籬幽。柴門端望白衣使,一對青尊解暮愁。
驪珠一顆印千峰,越古騰今處處通。元禪道貫纖毫絕,方知佛法不曾窮。孤云片片標心法,野鶴翹松表自容。千眼難觀誰解見,赤幡直下起清風。妙覺十方無影像,靈知三界絕行蹤。
隔竹微聞鐘磬音,墻頭脩綠冷陰陰。山迎初日花枝靚,寺里清潭塔影深。吾道蕭條三已仕,此行衰病獨登臨。簡書催得匆匆去,暗記風煙擬夢尋。
露濕茶人兩鬢寒,捻花紅插更山丹。山呈髻子無窮樣,隨意芙蓉一尺盤。
竹路還鳴暗水,問流出、空山何意。應為桃花戀人世。漫相思,舊漁郎,渾老矣。小坐幽篁里。看松頂、月飛清氣。萬綠中間一亭子。有誰知,抱孤琴,來到此。
客里逢除夕,孤燈欲斷魂。愁添爐內火,靜掩水邊門。寂寞人千里,凄涼酒一尊。江梅春未到,已放冷煙村。
柳暗花城夢不通,誰家姊妹倚東風?憑伊幾點清明雨,催出新妝試小紅。三千紅袖總無媒,蕊亂云盤綠水隈。金屋有恩誰保得,故應怕向未央開。
忽睹殘花滿玉臺,恍如鱗甲印蒼苔。也知搖落難留處,幾度春來取次開。一抹輕煙撥不開,?朦淡淡鎖妝臺。仙肌猶自無顏色,何日添容傅粉腮。六花飄落五花開,兩白交輝絕點埃。花神不怕寒侵骨,能占江南百卉魁。一輪明月照長安,萬斛珠璣鏡里看。莫道我家無好處,一簾清氣滿闌干。
四方多岐路,出門難與期。游子適萬里,三歲間音徽。不惜離別苦,但恐中心乖。人情非山岳,感物易遷移。釋我金跳脫,緘書寄君側。愿視故人心,勿視新人色。
男子負抱成蹉跎,唾壺自擊商聲歌。此聲此意誰解領,政用折柬招羊何。人言百里半九十,它日聰明嗟不及。云衢掎袂夢空勞,神武掛冠吾已必。久要但有窮鬼隨,此鬼亦使文怪奇。推敲慣嘗京尹怒,登臨肯興賦客悲。蠶蟻可浴牛可飯,農家星候知昏旦。不妨婢子辦黃紬,更貸鄰僧供白粲。
前輩不可見,古道邈難尋。何時赤松子,相與歸山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