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聞箜篌
縹渺神仙云霧窗。說與蘇州,未斷人腸。
帶湖煙月墮蒼茫。喚醒嫦娥,春筍纖長。
馬上琵琶半額妝。撥盡相思,十二巫陽。
疏□清夢入瀟湘。佩玉鳴鸞,吹下天香。
縹渺神仙云霧窗。說與蘇州,未斷人腸。
帶湖煙月墮蒼茫。喚醒嫦娥,春筍纖長。
馬上琵琶半額妝。撥盡相思,十二巫陽。
疏□清夢入瀟湘。佩玉鳴鸞,吹下天香。
在云霧繚繞的窗前,傳來如神仙之音般縹緲的箜篌聲。即便說給蘇州人聽,也足以令人柔腸寸斷。帶湖的煙月沉入蒼茫夜色中,仿佛喚醒了嫦娥,那彈奏箜篌的手指如春筍般纖細修長。就像王昭君馬上彈奏琵琶,半額梳妝,彈盡了相思之情,好似巫陽神女一般。稀疏的……(此處原文缺字)將清夢送入瀟湘,仿佛能聽到佩玉鳴鸞的聲音,還似有天香飄落。
縹渺:形容聲音、形象等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帶湖:可能是作者居住之地或特定的地名。
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時在馬上彈奏琵琶,表達離鄉之愁。
半額妝:一種古代妝容。
十二巫陽:巫陽是神話中的女巫,這里可能借指彈奏者如神女般。
瀟湘:常指代湖南一帶,也有相思、愁緒之意。
佩玉鳴鸞:身上佩戴的玉飾和鸞鈴發出聲響。
天香:天上的香氣,這里可理解為高雅的氛圍。
由于缺乏更多信息,難以確切知曉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帶湖一帶,聽到美妙的箜篌聲,引發了內心的情思,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受創作了此詞。也許當時作者處于一種閑適或惆悵的心境中。
這首詞以聞箜篌為契機,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通過優美的意象和典雅的語言,將相思之情與空靈的意境相結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也體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創作風格。
擔簦山路挾馀酲,急霰琮琤遠送迎。絕勝泛舟湖上月,琵琶一曲雜秦箏。
老圃秋容亦自奇,晚香和露綴幽枝。也知天地留生意,故向冰霜挺素姿。醉覺南山橫眼底,吟瞻北斗出天涯。淵明更有來朝約,杖履追陪敢后期。
德望巖巖魯太山,功成天地亦清閑。不須百丈磨崖刻,碑在農桑樂業間。
喜看君授鉞,一戰凈妖塵。鼓吹軍聲壯,旌旗殺氣橫。今皇本神武,大將自經綸。休侈封侯賞,男兒合致身。
老松清唱誰相和。暫聽能令秋病可。墻根竹杖勸閑行,屋角山禽嘲獨坐。一笑出門天地大。如染藍江堪放舸。不須浪作一冬愁,昨夜寒梅初破朵。
在昔實齋老,公能繼盛名。平生守師說,晚歲萃儒榮。禋赦原兵禍,臺綱忤物情。抽身甬東去,騰上幾公卿。
城東青山女兒眉,天寒變作滄浪髭。晴風忽放寸碧出,亂白猶在蒼松枝。暾光日射分眾色,斷纈碎錦春離離。道人看山踏泥去,日暮拾得金螺歸。
春水滿南國,慘淡故園煙。三年門巷空,永為鄰里憐。
陸海蓬壺自有山。光風霽月未應慳。但將歌舞酬佳節,卻信陰晴是等閑。花照夜,燭烘盤。明年公更酒腸寬。奉陪黃傘傳柑宴,莫忘紅妝擁座歡。
大哉時,微者命,哀樂惟安食。飲乎泉,吟著月,天教耕硯輸稅。千金懶賦,酒舍喧兮,詼語笑脂韋。鍔古仍青,虛空剁碎靜如水。惟有清風無罪。過雨翻深翠。容與處、且由之。乾坤也、此刻斯地。停杯言別,路黯燈昏,霎去夜生漪。待倚秋山,蕭騷說在是。
東山讀書隱居處,如何只在西湖邊。擬峴作記昔聞耳,思越寓吟今信然。薔薇花落憶李白,書帶草生疑鄭玄。近聞去作幕下士,忠孝要看光簡編。
病馀節序幾相忘,坐到情生漫舉觴。雖在醒中關醉趣,每臨歡處動愁腸。憂天自覺心逾短,測影誰知日漸長。夢苦勞人常畏睡,不分感舊與思鄉。
便腹應難飽以書,今年田谷未寬紓。朋從相過無祗待,自起園中摘我蔬。
駟馬薰風里,中州路不賒。雨深梁苑竹,春老汴宮花。親榻分羹美,玉筵設醴嘉。五云回首地,不似賈長沙。
花氣熏晴春晝長,一池水影舞回廊。好風賺得松醪熟,開遍數枝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