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端叔題孔方平書齋壁 其六
愛君檐外蕭蕭竹,
翠干扶疏一樣齊。
莫道此君無俯仰,
驚風墜雪亦須低。
愛君檐外蕭蕭竹,
翠干扶疏一樣齊。
莫道此君無俯仰,
驚風墜雪亦須低。
喜愛你屋檐外蕭蕭作響的竹子,翠綠的枝干枝葉繁茂整齊劃一。不要說這竹子不會低頭彎腰,遇到狂風大雪時也得低下身姿。
蕭蕭:形容竹子搖動的聲音。
扶疏:枝葉繁茂的樣子。
此君:指竹子,東晉王徽之愛竹,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后以“此君”代指竹子。
俯仰:低頭和抬頭,這里指竹子的彎曲和挺直。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生活中經歷了一些挫折或看到世事的變化后所作,借竹子來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借竹子遇狂風大雪需低頭的現象,傳達出在生活中即使有堅韌的品格,在困境下也需適當妥協的道理。其特點是以物喻人,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
浩浩春波闊,冥冥夜雨縣。笙歌傳別館,燈火隔疏煙。作客頻遷次,傷時更可憐。明朝晴未卜,還是醉湖船。
滄江生事起垂綸,蜀使西來淚滿巾。萬里書傳巫峽雨,幾時歸摘楚江蘋。青猿知在關山聽,白發應催日夜新。人世百年堪俯仰,薊門一別五經春。
溪樹午蕭森,因君理素琴。乍將流水引,寫作落霞吟。別鶴飛何遠,游魚躍自深。只今懷往路,何處覓知音。
水滿南河月滿床,市樓燈火隔秋江。無人可會庵前事,一夜北風吹破窗。
江城新雪后,見數朵寒英,粉墻低首。疾風凜冽朱顏變,懼把春心吹漏。故園昨夜,想皎月三分依舊。東閣外,愁抱青琴,無人淚沾襟袖。嶺頭悄對寒枝,問別后情懷,夢魂知否?曉霜冷透。偏不管、倩影客中消瘦。新妝漫斗。怕惹得壽陽眉皺。須記取、冰雪豐姿,孤芳獨秀。
掃閣焚香晝卷帷,綠槐疏雨夏初時。客憂何物能消遣,一帙蘇州刺史詩。
瘦影相隨九節筇,同袍無處覓行蹤。遠看天目山中寺,來聽石頭城里鐘。洗缽泉通陳井水,開窗云度蔣陵松。忽聞一夜猿啼月,卻憶飛來最上峰。
番暖番寒似小兒,嫩春天氣作嬌癡。預先辦酒等花發,醉到花飛亦霎時。
十里華川上,年來足勝游。雨花林下寺,風柳驛邊樓。漠漠芙蓉浦,依依杜若洲。平生身外事,未許付浮鷗。
蟾宮仙種,幾日飄鴛甃。密葉繡團欒,似剪出、佳人翠袖。葉間金粟,蔌蔌糝枝頭,黃菊嫩,碧蓮披,獨對秋容瘦。濃香馥郁,庭戶宜熏透。十里遠隨風,又何必、憑闌細嗅。明犀一點,暗里為誰通,秋夜永,月華寒,無寐聽殘漏。
竊祿渾無補,歸耕似有名。海鷗迎客下,風葦冒江平。道在貧堪老,身閑夢亦清。金陵千載地,回首獨含情。
幕中淪落不須嘆,曾向龔黃傳里看。乍失銀魚非換酒,久拋金馬勝無官。青云故傍時流近,白雪偏從畏路寒。唯有壯心渾不解,自言新論過桓寬。
人間何處有安流,滟滪堆前莫放舟。縱不歸來行不得,鷓鴣聲在北山頭。
過去未來非我經,何須深究累清膺。史塵故事雖堪讀,人世機緣豈可憑。了不相干休上勁,最為實在莫爭能。有詩且自娛林下,切勿悽惶學杜陵。
破屋三家市,扁舟五里塘。亂波浮落照,饑雀聚枯桑。氛祲乾坤戚,兵戈道路長。漂流無倚著,何日定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