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疊韻呈季貺 其二
鳴玉猶增壇坫嘩,哲人處世玩龍蛇。
顧廚俊及茲多口,粵宋燕秦豈一家。
黨籍無碑刊茂叔,瑯嬛有地辟張華。
勸君勤校五千卷,遮莫秋林噪鵲鴉。
鳴玉猶增壇坫嘩,哲人處世玩龍蛇。
顧廚俊及茲多口,粵宋燕秦豈一家。
黨籍無碑刊茂叔,瑯嬛有地辟張華。
勸君勤校五千卷,遮莫秋林噪鵲鴉。
鳴玉之聲更增添了文壇的喧鬧,賢哲之人處世能靈活應變。顧廚那樣的俊才如今多遭人議論,粵、宋、燕、秦各地難道能視為一家。黨籍碑上沒有刊刻周敦頤的名字,如同有地方能讓張華開啟藏書的瑯嬛福地。勸你勤奮校勘那五千卷書籍,別管秋林里喜鵲烏鴉的喧鬧。
鳴玉:古人佩玉,行走時相擊發聲,這里可能指文人聚會等發出的聲響。
壇坫:指文壇、論壇。
玩龍蛇:比喻處世的態度,能屈能伸。
顧廚:東漢時,顧劭有知人之明,劭與廚俊都是當時名士。
黨籍:指記錄黨人姓名的名冊。
茂叔:周敦頤的字。
瑯嬛:傳說中仙人的藏書處。
張華:西晉時期文學家、藏書家。
遮莫:盡管、任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涉及“黨籍”等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政治斗爭、黨爭較為激烈的時期,文人之間也有不同的境遇和議論。詩人可能看到友人面臨外界干擾,借此詩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勸勉友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勉友人專注學問,不受外界紛擾。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和文人心態。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能展現當時詩詞創作的風格和文人交流的內容。
一生牛馬走,裁答憾稽遲。竹院風聲厲,梅窗日影移。看山朝曳杖,賦雪夜支頤。雙聳吟肩瘦,推敲又幾時。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萬古窮通付一談,人間糟粕幾千函。酒杯何處堪明月,草閣天峰坐白衫。古瑟不知還此調,孤鴻且托寄誰椷。明年可到公尋處,老子黃山四百巖。
饑鷹得食飏不搏,老狖知風悲復啼。江棲數口菜根盡,山樊二月桃花低。畫船急榜候吏走,白板返扃無客題。攬衣中夜看弧矢,破鏡已掛寒巖西。
策起眉毛示育王,分明佛面露堂堂。至今阿耨池中水,流落人間潤八荒。
河陽車騎散重陰,羽獵聲華在上林。望闕幾年滄海使,出關今見白云心。梅花江國行頻見,春色龍池到已深。攬袂莫須三疊曲,垂裳方御五弦琴。
才賦松梅志,又聞新命頒。遙思康定月,先度二郎山。僻地懷民瘼,輕車出故關。風含春氣象,澗水已潺潺。
次第逢京使,皆言鬢有華。廊餐博白餅,宮雪打烏紗。夜起先雞唱,朝歸必日斜。倦來呼侍史,石水試煎茶。
掛帆江上試新涼,纖月依微帶夕陽。想見孤山風落木,夢魂無夜不家鄉。
敧枕聽西風。蛩階月正中。弄秋聲、金井孤桐。閑省十年吳下路,船幾度、系江楓。輦路又迎逢。秋如歸興濃。嘆淹留、還見新冬。湖外霜林秋似錦,一片片、認題紅。
文章注腳今天下,思想核心舊魯公。千手觀音千管筆,一行和尚一行鐘。宋唐秦漢人揩眼,泰華嵩衡爾蕩胸。底事流離兼坎坷,萬原黨上又雪風。我詩堆土如丘厚,君意掘泉比井深。終究兩人誰句好,恐成千首并聲喑。桃花紅矣同春色,空谷跫然互足音。不信誰知天下事,自從盤古到于今。
自君之出矣,日日理亂絲。絲已織成綺,君歸尚無期。
分符南海客,走馬薊門天。穗石別多日,韶陽同泊船。舊名遺愛在,新月大荒圓。更得朝衣著,何年再問禪。
夷言衛侯說,土風鐘儀操。百年等逆旅,南北俱勞勞。何如事幽討,杖藜舒郁陶。上山拾瑤草,下山折藑茅。尋我煙霞朋,締此金石交。胡然自局趣,顧影悲系匏。歸去來山中,山中有松醪。繡衣漢使者,斧鉞嘗再操。六條詟吏膽,一飯思民勞。翩然拂衣去,訪此華陽陶。蒼煙郁松檜,白云露菅茅。重岡暖靄合,平疇遠風交。我愛龍池水,愿君酌霜匏。商巖沛霖雨,越流化醇醪。
久留瘴嶺苦思歸,安得身如越鳥飛。老去宦情真是薄,年來樂事覺全稀。衰顏得酒還如少,病骨添衣卻似肥。只為莼鱸動歸思,非關勇退早知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