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
客棹一身渺,歸程千里多。
寒云挾疏雨,秋水逝洪波。
亭界短長道,泉分南北河。
醉醒篷底坐,何處起漁歌。
客棹一身渺,歸程千里多。
寒云挾疏雨,秋水逝洪波。
亭界短長道,泉分南北河。
醉醒篷底坐,何處起漁歌。
我獨自乘船漂泊,形單影只,歸家的路程還有千里之遙。寒冷的云朵裹挾著稀疏的雨,秋天的河水奔騰著洶涌的波浪。亭子分隔著長短不同的道路,泉水劃分出南北流向的河流。我在船篷下時而沉醉時而清醒地坐著,不知從何處傳來了漁歌。
客棹:指客船。棹,船槳,代指船。
渺:形容孤單。
挾:裹挾。
亭界:亭子作為界限。
篷底:船篷下面。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此時正處于旅途之中,可能是在前往或離開濟寧的途中,借景抒發自己漂泊的孤寂和對家鄉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漂泊之愁和思歸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個人情感體驗。
天悠悠。水悠悠。
天水相連萬里秋。佳人楚水頭。
憶滄洲。隔滄洲。
渺渺煙波生暮愁。那堪獨倚樓。
左蠡揚瀾草葑湖,
軸轤銜尾礙前驅。
葦航摺疊多馀地,
潛伏騫騰在卷舒。
不關裘馬事,公子自翩翩。
戲彩春風里,尋僧野雪邊。
論文憐遠戍,飲酒瀉飛泉。
佇看凌煙上,功名本少年。
身在江湖欲看山,
山行還憶弄潺湲。
誰知里許雙奇絕,
碧玉青羅一望間。
京華高處夜吟寒,憔悴斯人獨倚闌。
彩筆拋殘垂老去,芳洲搗碎此才難。
盡馀言笑傳心眼,何限離憂在肺肝。
罷席更無新涕淚,白云明日共君看。
嗟予蓬梗身,居灶無黔突。
道路行難盡,山水看來熟。
回首望白云,老淚空盈目。
閩關告在邇,日遠黃茅屋。
母衰難就養,子幼未撫育。
浩然天壤間,何以慰幽獨。
乾坤會清寧,奇材秉鈞軸。
于焉返衡門,歸耕乃吾福。
知己半零落,生離幾愴神。
忽逢洛下客,亦是嶺南人。
時事頻相問,憂心未敢陳。
京華四千里,回首一沾巾。
馬龍車水騁康莊,
粉黛胭肢獨擅場。
冷落韓家潭外路,
已無人過相公堂!
軟紅簾動月輪西,
冰作闌干玉作梯。
寄語麻姑要珍重,
鳳樓迢遞燕應迷。
祖帳寒梅白未空,已看新葉綠重重。八州斧鉞送行客,十里旌旗繞暮峰。
北斗獨高韓吏部,南州爭慕郭林宗。一時賓主俱豪杰,敢道招要到野農。
虎夷長想蕙蘭蹤,螺渚幸修桑梓恭。詩造本情天下誦,學傳正統世儒宗。
三山過客日無數,四海聞人此一逢。官燭行行送歸路,半村無月海云重。
荷池芳乍歇,
木末發秋光。
莫訝名相襲,
臨風韻更長。
夕陽道路風塵暗,明月孤村草樹稠。
郭隗臺前無逐客,蕭家林下有行舟。
音書斷絕家何在,蹤跡飄零水共流。
此地經過多少事,今年不似昔年游。
憶奉巴西燕,工歌到鹿鳴。
西清多學士,南省舊門生。
屬耳靈光在,驚心砥柱傾。
湖莊空望眼,讀記若為情。
圣烈神謨肇我邦,鉅編詔后總宏綱。
立心廣大侔天地,行事明通邁帝王。
訓與六經相表里,法垂萬世愈巍煌。
講帷可但資敷繹,夙夜惟知率舊章。
浮生未合江南住。桃梗任飄留夢處。回頭十載霎時情,合眼一天芳草路。
煙欞撼雪飛無數。簾葦漾風搖翠暮。有愁此際轉無愁,獨臥珠帷聽墜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