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七夕,紉蘭招雪蘭、蘅芳、蓉清、蕙如集生香館,分題得曝衣樓
紅樓十二闌干曲,深深曝衣庭院。時樣裁縫,稱心顏色,細認舊時針線。涼生團扇。悵疊卻方空,薄羅新換。暮檢榴裙,隔年猶有淚痕泫。
蘭期共設瓜果,約飛瓊彩伴,作意消遣。遠道音書,寒閨刀尺,能數幾家凄怨。月華如練。漸砧杵西風,鳳城吹遍。熏罷銀篝,且教秦女卷。
紅樓十二闌干曲,深深曝衣庭院。時樣裁縫,稱心顏色,細認舊時針線。涼生團扇。悵疊卻方空,薄羅新換。暮檢榴裙,隔年猶有淚痕泫。
蘭期共設瓜果,約飛瓊彩伴,作意消遣。遠道音書,寒閨刀尺,能數幾家凄怨。月華如練。漸砧杵西風,鳳城吹遍。熏罷銀篝,且教秦女卷。
紅樓有著十二道曲折的欄桿,是那深深的曝衣庭院。衣服是當時流行的樣式裁剪,顏色也讓人滿意,仔細辨認還能看出舊時的針線痕跡。團扇生起了涼意。惆悵地收起那方形的紈扇,換上了新的薄羅衣衫。傍晚時檢視石榴裙,隔年的裙子上還有淚水浸濕的痕跡。七夕節大家一起擺上瓜果,邀約仙女般的伙伴,刻意來消遣時光。遠方的音書難至,寒閨中操持刀尺的女子,能數得清有幾家飽含著凄怨。月光如同白練。漸漸的,秋風中傳來砧杵聲,吹遍了京城。熏完銀質的熏籠,暫且讓歌女卷起簾子。
曝衣樓:古時七夕有曝衣習俗,曝衣樓即用于晾曬衣物的樓閣。
時樣:當時流行的樣式。
團扇:圓形有柄的扇子。
方空:方形的紈扇。
蘭期:指七夕,七夕又稱蘭夜。
飛瓊:傳說中的仙女許飛瓊,這里泛指仙女般的女子。
刀尺:剪刀和尺子,代指做女紅。
鳳城:指京城。
銀篝:銀質的熏籠。
秦女:善歌的女子。
在七夕節這個傳統節日,紉蘭邀請雪蘭、蘅芳、蓉清、蕙如等人在生香館聚會,分題創作詩詞。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七夕節是女子們重視的節日,常寄托著她們對愛情、親情的向往與思念。作者在這樣的聚會氛圍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詞,表達女子們在節日中的情感。
這首詞以七夕節為背景,描繪了女子們在曝衣樓的活動和心境。主旨在于抒發女子的相思與凄怨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細膩、意境清幽,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也是反映當時女性情感和節日文化的佳作。
春艷。桃花臉。笑倚銀屏施寶靨。良人少有平戎膽。歸路光生弓劍。青樓春永香幃掩。獨把韶華都佔。
戰罷枯棋歛客居,笑看人事一枰馀。相如雖渴寧辭拙,馬氏終成不負初。每惜玄珠輕抵雀,肯將長鋏嘆無魚。行藏自有床頭易,漫向成都問卜書。
久夢桂林游,今幸得身至。欣喜情無量,尚未窮幽異。山無陽朔秀,水比西湖美。蒼翠固足愛,疏散亦可喜。正如吾作詩,奇極出平易。時時異形態,處處殊滋味。佳境茍所知,力不辭深邃。夷險竟如何,變化類詩思??丛娙缈瓷?,茲言庶無愧。
饑腸得酒作雷鳴,痛飲狂歌不自程。坐上波瀾生健筆,歸來鐘鼓動嚴城。不應此地淹鴻業,盍與吾君致太平。伏櫪壯心猶未已,須君為我請長纓。
粵客操南音,蕭蕭雪點琴。既多懷寶意,肯受俗塵侵。望外寒江驛,燈前故國心。開尊莫辭醉,明發又分襟。
誓師屠六郡,登城望九嵏。山沈黃霧里,地盡黑云中。霜戈曜壟日,哀笳斷塞風。
常年游燕復游楚,今年坐嘯鄖山阿。常年六月猶褦襶,今年五月頭仍科。六月褦襶不道苦,翻道科頭未易過。赤龍頻頓羲叔轡,金翅欲掃尼連河。未必襄王行暮雨,由來漢渚有蒸波。老夫弄水聊自解,忽照霜鬢胡其多。炎涼世態日千變,燄滅欲火時成魔。蘭臺大風吹汗漫,峨眉積雪寒嵯峨。縱令有夢不解到,據梧斗室時婆娑。天大洪壚銷玉液,柰此清涼一點何。
高士繇來重妻子,莫將梅福比梁鴻。五噫歌罷今當去,去向姑蘇臺以東。
古今有高士,借酒以自適。不知醉翁意,相效竟成滑。才滑適清狂,貧滑適放越。滑世抱牢騷,滑化仇形魄。為樂乃得苦,百情徒役役。巽坎安其常,啞然見疇昔。持此狎田畯,悲歡共晨夕。慎勿與人異,異處終變易。遠睇碧空盡,萬載無廣厏。
大桃刺口如猬毛,小桃青硬不容刀。端門馬上晨炊餅,誰信人間用雪桃。
屏巒夾峙繞沙平,漠漠嵯峨接玉京。鶻影蒼原垂日色,風車翠谷蕩云聲。吟邊觸目傷亭堠,懷遠撫膺悲棘荊。漢節遙持度蔥嶺,夷猶西海恨甘英。
石榴裙卷足如霜,折得紅蓮滿抱香。羞向人前女兒貌,手遮西日看湖湘。
禿雪盈巾面欲黧,三間茅屋傍淮湄。北湖不道無炊米,也向衡門貼畫雞。
名從鐵甕城邊得,人向金莖夢后歸。豆蔻梢頭渾欲醉,芙蓉葉上未應晞。
翠柏方歲寒,獨立群木外。不為眾所知,此理實難會。惜哉結根淺,未使極高大。天風動虬枝,蕭瑟起清籟。儻無斤斧殘,會拂千丈黛??这畔鰸h志,不逐雪霜改。委棄老空山,浩蕩付玄宰。崇岡有翠柏,擢干煙靄外。托非不得地,據此群山會。青青歲寒姿,自許百圍大。舞月散清影,號風振虛籟。誰云根如石,已見色參黛。幽人挺高懷,顧我顏不改。知音自昔難,多財為爾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