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舜臣
堂堂又赳赳,微子國應危。諸葛七擒日,陳平六出時。威風萬里振,勛業四維知。嗟我還無用,指揮且莫辭。
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逆胡驅晨日,妖氣卷今時。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圣皇求如切,招去豈終辭。
堂堂又赳赳,微子國應危。諸葛七擒日,陳平六出時。威風萬里振,勛業四維知。嗟我還無用,指揮且莫辭。
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逆胡驅晨日,妖氣卷今時。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圣皇求如切,招去豈終辭。
儀容威嚴又勇武,若無賢能國將危。如同諸葛七擒日,恰似陳平六計時。威風震懾萬里地,功勛天下盡皆知。可嘆我今無用處,請君莫辭指揮任。若沒將軍來支撐,誰扶國勢轉危局?逆胡如驅晨日犯,妖氛籠罩此時局。崇高氣節眾人仰,顯赫聲名萬國知。圣皇求才多急切,征召于君豈肯辭?
堂堂:儀容威嚴的樣子。
赳赳:勇武雄健的樣子。
微子:此處借指李舜臣,代指賢能之人。
諸葛七擒: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喻指卓越的謀略與軍事才能。
陳平六出:指漢初陳平為劉邦六出奇計的典故,喻指非凡的智謀。
四維:本指禮義廉恥,此處代指天下、四方。
逆胡:對侵擾中原的外族勢力的蔑稱。
圣皇:指當朝皇帝。
如切:形容急切、迫切。
此詩為作者與李舜臣的唱和之作(次韻),當創作于國家面臨外患(如‘逆胡驅晨日’所述)的危急時期。李舜臣或為當時有威望的將領,作者通過和詩贊揚其功績,鼓勵其承擔救國重任。
全詩以典喻今,贊揚李舜臣的勇武智謀與崇高威望,強調其對扭轉國勢的關鍵作用,同時表達作者自謙與期待。語言剛健,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詠贊將領、關切國勢的酬唱之作。
長日無吟伴,閑庭佇物華。
竹枝斜帶雨,草色浄侵沙。
風度平生友,鄰居幾十家。
前曾乘小醉,訪爾一甌茶。
云級涌青冥,金鰲載寶輪。
地高心自逸,天近足無塵。
圖畫千峰晚,樓臺萬井春。
三生許元度,曾此證前身。
奇石爛橫道,茲山信多姿。江湖釃兩股,一泓乃孤危。
相傳龍所家,或恐神護持。腥風轉霮?,陰崖立淋漓。
惜無緯蕭勇,探此抱寶癡。山僧作屋意,慘澹生幽思。
胡為金繆影,顛倒眩俗兒。坐來百念失,蒼官導前馳。
招提果深登,屐痕恍前期。咄哉少肉山,著此高顴師。
端能致遨游,絕唱相娛嬉。過溪亦何事,相送了不疑。
渠能縛禪律,因來數須眉。我愛秦郎記,字壓頭陀碑。
月林只夜夜,人物自一時。賢愚盡蟻封,來者吾得知。
列障羅屏合,回泉玉帶環。
外容三肘密,中著十洲寬。
天意驅蹲虎,人心見圣蟾。
煩君招舊隠,來此共潺湲。
去年何明正,有女方笄年。母病偕幼弟,奉佛祈病蠲。既蠲未全已,剖肝代蘭荃。
今年盛立旺,二子亦奇偉。兄肝起母病,弟復先割股。
人生貴男兒,愧此簪笄女。峩峩儒冠弁,愧此田家子。
予謬為令長,冥愚化不宣。彼直天性厚,或以上澤覃。
勞之緡酒廩,重為此詩篇。揭之旌其門,觀風盛采旃。
既以勸邦人,庶幾風普天。
鳧短何曾計鶴長,從他踽踽復涼涼。
馬歸塞上元非失,弓在人間豈是亡。
旋別薰蕕充子佩,賸栽紅白課蜂房。
到家趁得梅花在,分遣飛來數點香。
圣祖艱難業,重孫擁佑恩。
玉妃閑寶簡,仙御送金根。
杳杳龍先去,翩翩鳳又翻。
涂山望堯穴,日月萬春存。
清才出故家,幕府在東嘉。
吟熟蕃池草,潮回富石花。
霜垂低樹實,珠滴小槽霞。
更勺龍翔碧,晴窗試麥畬。
二木盤根三千秋,萬斧過之無敢視。
今辰有梓號國工,朋曹十數來睥睨。
為言此木難斤斧,上有蟠龍下伏虎。
莫教驚動萬年枝,掣電轟雷三日雨。
直須作法起南風,號召百神同力扈。
昻昻頭角向梅堂,五六鎮星來作輔。
坐令國勢鞏蘿圖,萬歲千秋奉明主。
鯨浪粘云白,狼山隔岸青。
鳶來方跕跕,鴻去忽冥冥。
欲濟江程險,先祈海若靈。
賈胡相習俗,拋擲有殘經。
店舍總迢遙,山深轉寂寥。
看鷗臨遠水,下馬過危橋。
晴雪林間少,春風野外饒。
此行為王事,旅食任蕭條。
臨邛犢鼻裩,環堵長蕭然。千金賤賣賦,忍為俗子妍。
安知有名勝,文采明相鮮。環堵不相下,危行仍危言。
自有萬間屋,未暇著一椽。屹立鹓鷺行,飛作蓬萊仙。
鮮為目前計,闊著胸中天。千騎潮陽州,旌旆行翩翩。
身居風化首,鞭著循良先。鱷魚碧潭底,瘴海光風前。
物既不疵癘,俗亦知變遷。問之何因爾,儀刑邦伯賢。
我恐席未煖,十行來日邊。哂乃韓退之,袁州小回旋。
當如黃丞相,登庸由潁川。
人言蝗有知,我謂蝗無知。使其果有知,不出昌明時。傍睨聽我言,飲笑輒見嗤。問之何因爾,卻立雙顰眉。甚矣戇且愚,抑非狂則癡。諒不閱圖史,又弗聞書詩。不知朝廷尊,但習山林卑。耕稼徒勤勞,理亂慵考稽。嗟子昧理道,使我繁言辭。
伊昔貞觀中,民生皆熙熙。呻吟化謳歌,文教漸戎夷。行旅弗赍糧,道路無拾遺。外則方與虎,內則傅與伊。腹心頗勝任,股肱良倚毘。四海同車書,九重垂裳衣。虞夏相較量,毫發無參差。善乎魏鄭公,惜哉封德彜。
當此全盛際,蝗起夫何為。初傳滿郡國,遄復侵京畿。民瘼副所求,丙夜長懷思。未旦坐以待,罪己勇不疑。奮然事吞噬,厥類舉族移。上帝斯下臨,捷于聲響隨。良苗曾勿傷,兇歲稔不饑。太倉皆充盈,老瓦相淋漓。
開元天寶間,燮理頗失宜。蟲橫加暴殘,田穉難支持。號令速且嚴,捕逐期毋遺。氓力日困斃,彼類尤蕃滋。不能格天心,徒欲徇己私。設或遇水旱,人力惡乎施。
世變日益下,湯德常巍巍。盍廣成湯心,以為百世師。上自天子圣,下逮兆庶微。德合倘可行,力勝勿自欺。可以弭災異,可以延貞祺。我固肅聽瑩,拳拳其敢辭。再拜嘉昌言,大明燭冥迷。
仲夏月既望,我適田中歸。趯趯五六輩,出入荒芃茨。見之輒怵惕,滂然揮涕洟。小復相與言,胡為乎來茲。倘爾因我來,伴我食蕨薇。毋使我稼傷,勿令秋庾虧。俾其豐粢盛,余則糝藿葵。謹勿鳩爾類,謹勿增我悲。爾眾易暴寡,我瘠難再肥。一善倘可穰,眾戾幸見歸。天乎弗遐棄,雖死甘如飴。
蝗方蔽天來,容與天云垂。悠哉翔而集,果適他山飛。曩聞斯行諸,今者親見之。便當如負暄,排云呌天扉。庶幾持一得,或可贊萬幾。宣示??蕘言,下付百職司。上宰天下平,連帥閫外威。郡國其頒行,風俗端可移。勿謂此道迂,試以誠至推。推此及四海,貞觀何遠而。當法太宗是,毋遂姚崇非。
偉哉不世才,要為天下奇。一鶚不待薦,自受虛皇知。
力精運甓處,心切聞雞時。去年鎮南徐,前年來合淝。
至今軍與民,念之如母慈。肖象系遺愛,豈特甘棠思。
便合登巖廊,虛襟待疇咨。春風玉筍班,夜光增陸離。
荊楚天一方,有生懷保綏。不向繁劇地,何以觀設施。
明明九重意,大任端自茲。諸儒浪夸詫,自許傅與伊。
重內不重外,圖安不圖危。一旦大典章,瞢然如亂絲。
始悟少更歷,雖悔將安追。有商六百年,不待試者誰。
版筑與割烹,中有輔相資。后世伊傅流,紛紛何多為。
公乎風塵際,卓犖起一夔。軒昂氣如虹,霹靂手欲龜。
永懷更一行,策勛早言歸。坐理天下事,迎刃而解之。
鴈山深又僻,無數石巖奇。
皆是僧分住,最先誰得知。
逐時多異景,前輩少題詩。
南渡名方著,唐人不到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