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四 桐屋讀書
百尺高桐墜綠鮮。瑣窗曾共理蕓編。雙珠爭說孟家賢。
露暝疏簾涼似水,葉低幽幌碧于煙。青衫消瘦傍吟蟬。
百尺高桐墜綠鮮。瑣窗曾共理蕓編。雙珠爭說孟家賢。
露暝疏簾涼似水,葉低幽幌碧于煙。青衫消瘦傍吟蟬。
高大的梧桐樹飄落著翠綠的葉子。雕花窗前曾一同整理書籍。眾人都稱贊孟家的兩位賢才。暮色中露水沾濕疏簾,涼意如水;樹葉低垂,窗簾透出的綠意比煙靄更濃。穿著青衫的人消瘦地傍著鳴叫的蟬。
綠鮮:新鮮的綠葉;
瑣窗:雕刻有連瑣花紋的窗戶;
蕓編:書籍,因古人為防書蟲用蕓草熏書,故代指書籍;
雙珠:比喻優秀的兩個人;
孟家賢:可能指孟氏家族的賢才;
幽幌:深色的窗簾;
青衫:古代讀書人的常服;
吟蟬:鳴叫的蟬。
此詞或為作者于桐屋讀書時所作。通過“曾共理蕓編”“雙珠爭說”等句推測,作者可能回憶起與親友共同整理書籍、切磋學問的往昔,而“青衫消瘦”“傍吟蟬”則反映當下獨自守窗、心境孤寂的狀態,創作背景或與懷念舊友、感懷時光流逝相關。
全詞以桐屋讀書為背景,通過今昔場景的對比,既追憶了與賢才共研典籍的溫馨過往,又刻畫了當下孤寂清冷的讀書生活,情感真摯細膩,語言典雅含蓄,展現了詞人對時光變遷的深沉感慨。
春到百花齊綻,早歲風光燦爛。集秀振文林。紅紫繽紛盈岸。欣看。欣看。翠色拂云新干。
羽檄交馳急,橫戈賦遠征。五更邊地角,雙淚漢臣纓。夜月關山影,秋風隴水聲。何時安絕漠,歸去報承明。
儒冠好正鬢難簪,況有酸風恣意侵。落日寒生游子屐,十年愁結五湖心。積詩成夢詩偏瘦,碾夢為詩夢不禁。怪道時來壯懷減,耽人奇癖易消沈。
巍倚浮圖幾曲欄,遠山屏翠擁林端。鵬程便好乘風上,不管瓊樓高處寒。
高人歸隱久投簪,日轉花陰睡正酣。階下斑衣森玉立,詩來猶說愛宜男。
飛飛洲上禽,亦能戾于天。圣域尚能臻,吾車安敢旋。
群仙朝上帝,高居儼太清。玉池泉不涸,玄圃樹長榮。劍作蒼龍躍,笙同彩鳳鳴。倘因值靈藥,此地問長生。
夏拜冬官命,承恩就子舍。入門睹吾翁,故顏驚彫謝。嘗藥僅三時,亥晦忽長夜。皇恩慈闈并,感極淚長瀉。嗚呼馬鬣封,千年鄰二華。執秩碑實錄,執憲銘匪假。惟有罔極思,不如從翁化。郁鬯非無酒,酹地空薦藉。
仁宦須求遭遇。不顧已沾泥絮。攘攘世間人,總被虛名引去。引去。引去。光景促于朝暮。
今代揚雄更絕倫,布衣一出便詞臣。眼空四海譚無底,胸著千年汲愈新。蕓暖圖書蓬閣曉,花明劍佩鳳池春。傳聞賈傅初歸國,亦有當年共策人。
還里偶逢驅駟日,通家難比識荊初。青年羨子風云遂,白首慚予筆硯疏。玉壘錦江秋獨往,漢關秦塞意何如。黃扉本是絲綸地,莫向亭溪學釣魚。
佛與眾生舊有緣,入廛一句更為宣。眼前不用生貪戀,三界無安若火煎。
江南好,滴翠是鐘山。百卉飄香鋪麗錦,紅旗映日寫新篇。群眾樂無邊。
乘春奮幽潛,觀化登丘山。哀淙聞遠壑,息駕思云關。墾石密松桂,結屋珍茅菅。生煙紛漠漠,激流散潺潺。山石浮壽色,澗木榮歡顏。覽物有真意,撫節驚循環。悠然千載情,儼若盤石間。眷焉欲晤語,古人何當還。
慚無竇建,愧作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