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之歸省
早識茶陵是故鄉,
扁舟三月過瀟湘。
定王臺下雪濤壯,
賈誼宅邊煙草長。
南澗蘋蘩勞夢想,
東風橋梓有輝光。
逢人盡說玉堂客,
年少無如此最良。
早識茶陵是故鄉,
扁舟三月過瀟湘。
定王臺下雪濤壯,
賈誼宅邊煙草長。
南澗蘋蘩勞夢想,
東風橋梓有輝光。
逢人盡說玉堂客,
年少無如此最良。
早已認定茶陵就是自己的故鄉,三月里乘輕舟駛過瀟湘水。定王臺下江濤如雪氣勢壯闊,賈誼宅邊春草萋萋綿延生長。南澗的蘋草白蒿常牽動思鄉夢,東風中父子同輝更顯榮耀光。遇到的人都夸贊這翰林院才俊,年輕才俊中沒有比他更優秀的。
茶陵:今湖南茶陵縣,李賓之(李東陽)祖籍地。
定王臺:漢代長沙定王劉發為望母所建高臺,在今長沙。
賈誼宅:漢代賈誼貶居長沙時的故居,此處代指湖湘文化遺跡。
蘋蘩(pín fán):水草名,《詩經》中常用以指祭祀之物,此處借指對故鄉的思念。
橋梓:《尚書大傳》以橋(喬木)、梓(灌木)喻父子,此處指李賓之與其父。
玉堂客:指翰林院官員,李東陽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
李賓之即明代文學家李東陽(號西涯),茶陵人。此詩為其歸鄉省親時友人所作。明代茶陵派以李東陽為核心,詩中“早識茶陵是故鄉”既點明地域認同,也暗含對茶陵文化群體的推崇,反映了明代士大夫歸鄉省親時的交游與情感表達。
全詩緊扣“歸省”主題,從歸鄉路徑(過瀟湘)、途中所見(定王臺、賈誼宅)、思鄉之情(蘋蘩夢想)、家族榮耀(橋梓輝光)層層展開,最終以“年少最良”的盛贊收束,既展現湖湘人文底蘊,又突出李賓之的才德與歸鄉之榮,是明代贈別歸省詩的典型之作。
君來踰半月,未果一尊同。湖水寒應碧,山梨雨自紅。何時過北牗,今日轉西風。相去無他地,孤城杖屨中。
斜陽身世,幾雁期鶯候。過錦風光懶回首。又收鐙院宇,倚笛簾櫳新病后。認取茸衫人瘦。鴛橈曾系處,巧似迷藏,墜夢沈煙悄尋彀。托流水,訊行云,綠遍絲楊,怎絆住、隔花羅袖。剩卷里蘋香,記當年怕唱,入眉峰、一痕吹皺。
試上層樓高處望,十洲三島似蓬萊。
一居丈室,家風壁立。把斷重關,有誰敢入。直饒鐵眼銅睛漢,也是門頭戶底人。
雨嶂煙巒翠欲流,天開圖畫萬山頭。凌霄閣上憑闌意,留與他年說舊游。
哀挽渭川曲,空歌汾水陽。夜泉愁更咽,秋日慘無光。纘夏功傳啟,興周業繼昌?;卣拔辶晟?,煙雨為蒼蒼。
招魂如隔重城,傷心翻雨吳鴻至。寒林日落,衰蘭春謝,山河凄異。史稿滄桑,詞名湖海,并時誰嗣。嘆長安殘劫,危枰未了,胡不忍,須臾俟。早悟浮云身世。戀京塵、欲歸無計?;幾肀K,藥煙病榻,看君憔悴。古調消沈,當歌萬感,撫琴孤涕。更傷高愁眼,斜陽處處,是消春地。
七行才業在,寧久困無津。秋到搏風翼,春回縱壑鱗。褒山方競秀,棗嶺益爭新。珍重二三子,詩騷追古人。
幾傷春怨別,畫簾底,訴新鶯。正楚佩香霏,秦效韻裊,愁化云輕。盈盈。臉波半斂,乍回眸、不笑也傾城。端是天南柳宿,怎教訛作張星。竛竮。彩扇翻歌,天寶后,換新聲。記紫蘭一曲,翻風燕妒,啼露花醒。飄零。袖中宮譜,祗云和、留付董雙成。多少銅華舊恨,夜來傳遍旗亭。
瓦屋如案平,金仙閟光景。
物物頭頭不覆藏,須彌高廣露堂堂。要知此曲無音韻,更對薰風舞一場。
白云峰在夕陽邊,目送吳云入楚天。汝到燕山卻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垂虹轉。依舊翠徑通門,畫廊連院??蘸熼L日無人,愁羅恨綺,傷春誰見。暗凝眄。妝罷鳳鬟低亸,露濃香濺。行云半濕羅裙,寶闌斜倚,新寒似淺。拋盡羅屏前夢,系情休問,宣華亭苑。罷舞翾風,芳心含恨猶卷。維摩病榻,坐送千紅斷。思量到、燈床對話,歌屏塵扇。點淚金尊懶。拚付與吳弦,瀟瀟彈遍。醉痕最惜,一襟花片。
野塘春草遍,芳樹老藤纏。遠信占黃耳,清游任白顛。山光晴抹黛,湖氣暖騰煙。我有邊韶癖,何妨晝日眠。
歸人似燕。又茜影畫簾,斜陽催卷。困舞翠盤,慵織鸞綃含嬌怨。年時扶醉仙蓬畔。悵妍夢、行云偏遠。洞簫吹起,紅欹黛掩,嫩勝亭院。誰念。流鶯恨別,殢情處、繡徑深叢吟遍。弄粉舊香,彈墨新愁留春淺。簽聲迢遞花陰轉。更莫放、杯闌歌散。喚鐙憑照嚴妝,鈿屏夜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