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七首 其二 戴子輝
我聞戴安道,對使能破琴。
奴隸視王侯,豁達開胸襟。
天寒雪欲落,浮云常陰陰。
安得剡溪舟,與之談素心。
我聞戴安道,對使能破琴。
奴隸視王侯,豁達開胸襟。
天寒雪欲落,浮云常陰陰。
安得剡溪舟,與之談素心。
我聽聞戴安道的故事,面對權貴的使者能夠摔破琴瑟以示不屈。他將王侯視作奴隸般輕賤,胸襟豁達而開闊。天氣寒冷,雪花即將飄落,浮云常常陰陰籠罩。如何能有一艘剡溪的小船,載我去與他暢談純粹的心意。
戴安道:東晉名士戴逵,字安道,博學多才,善琴書,隱居不仕,拒絕權貴征召。
破琴:據《晉書》載,戴逵被武陵王征召鼓琴,他當著使者的面摔破琴,說‘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以示高潔。
奴隸視王侯:將王侯視為奴隸,形容對權貴的蔑視。
剡溪舟:化用王子猷雪夜訪戴(戴安道之子戴逵)典故,指尋訪知音的雅事。
素心:純潔、真誠的心志,指不慕名利的本真情懷。
此詩為贈友之作,當是作者與戴子輝相交時,借東晉名士戴安道的典故,既贊頌戴子輝如古人般蔑視權貴、胸襟豁達的品格,亦表達雪夜訪友、暢敘素心的期待,反映二人志同道合的交游背景。
全詩以戴安道典故為核心,通過‘破琴’‘視王侯如奴隸’等事跡,突出友人高潔豁達的形象;結尾以‘剡溪舟’‘談素心’收束,點明對真摯友情的向往。語言簡練,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贈友詩中托古寄情的佳作。
自信身閑即是仙,金丹何必問長年。修真獨許陶弘景,曾看袈裟習夜禪。
美質生應異,紅衣獨擅名。能言機便巧,學語性玄靈。定憶朱為喙,多疑血染翎。我慚非禰子,揮管賦難成。
西山朝爽動相聞,昨夜離筵忍送君。余自不禁燕市酒,未應衫袖淚紛紛。
長憶高峰,峰上塔高塵世外,昔年獨上最高層。月出見觚棱。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別來無翼可飛騰,何日得重登。
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蒼髯紺發看成皤,亦有紅顏嫩于花,東風馳道屬誰家。可道光陰流電轉,草上霜飛峭如剪。心如不知恍重見,心語不通惟見面。重見面,愁轉多。歸來銀燭炯長夜,嘆息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青春能幾何。日烏月兔去如梭,膠粘難安枝上花。頗惜相逢殊草草,中心有言不復道。鵲喜傳訛易顛倒,想得也應生懊惱。謾自有千金,無方駐臉霞。休言洛陽看花伴,經年浪蕩不歸家。君不見青春能幾何。
曲宴偏宜素霰飄,一觴冬莫慰無聊。濃香衾枕寒偎鴨,熾炭房櫳暖卸貂。謝女厭稱風柳絮,王郎真見雪芭蕉。垂簾盡日慵梳掠,預為嚴妝怯歲朝。
不比兒童戲,埋盆作小池。要令盆底水,長滿不傾攲。
天澤汪洋何太盈,霞林轉眼芳池平。細沼終難蓄靈物,炎流任爾飄浮萍。眾鳥群爭紫園麗,孤云獨倚高天清。巳甘白首渭川釣,相攜高士垂修名。
千金常恨鄰難買,一笑那知蓋已傾。
邊臣失計款呼延,遼左于今困右賢。招討使承斬馬劍,從征軍賜大官錢。神京未可稱高枕,孤塞應須策萬全。將相共和文武濟,勿令烽火照甘泉。
磨劍未屠龍,彎弓未射虎。郁抑英雄姿,念我有慈母。白云東去復西飛,萬里羅浮今又歸。白云散盡露秋月,炤見高堂鬢如雪。鬢如雪兮我心憂,孤鸞朝饑鳴啾啾。惟爾仙人居射的,可有玄梨應我求。錢塘之水入海流,蒲帆明朝去悠悠。回首山陰最相憶,骨青髓綠園綺儔。只將一片盤龍鏡,長掛君家十二樓。
天下一時定,是非安足論。少年多亂事,諸老最能言。將去誰為主,毋悲服到門。鬼神知有問,因吊楚累魂。
青林之下,誰與偃臥。載歌載謠,好音相和。盍來乎,盍來乎。子之居此,無有寇患。惟有風霜逼歲闌。有違勢要,負暄是樂。力田贍身,不跂過足。盍來乎,盍來乎。子之居此,無有寇患。惟有霜風逼歲闌。
沃州不費買山錢,創舍山陰慕昔賢。峰影靜宜新雨后,澗聲寒愛暝鐘邊。閒情獨捲西窗幔,春興誰尋二月天。遠寄白云師有命,殷勤直謁使君前。
江漢風流在,坐來春水船。蚤聞黃閣畫,晴檢白云篇。節上風塵際,司存雨露邊。朝班幾回點,奔走已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