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其二 席上吳子似諸公和韻
翰墨諸君久擅場。胸中書傳許多香。苦無絲竹銜杯樂,卻看龍蛇落筆忙。
閑意思,老風光。酒徒今有幾高陽。黃花不怯秋風冷,只怕詩人兩鬢霜。
翰墨諸君久擅場。胸中書傳許多香。苦無絲竹銜杯樂,卻看龍蛇落筆忙。
閑意思,老風光。酒徒今有幾高陽。黃花不怯秋風冷,只怕詩人兩鬢霜。
諸位文人長久以來都擅長筆墨文章,胸中的典籍散發著濃郁的書香。雖沒有音樂相伴飲酒的樂趣,卻只見大家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十分忙碌。閑適的意趣,暮年的風光,如今像高陽酒徒那樣的豪飲之人還有幾個?菊花并不懼怕秋風的清冷,只擔心詩人雙鬢已染秋霜。
翰墨:筆墨,代指文章、書法等文事。
擅場:指技藝高超,在某一場合中稱雄。
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代指音樂。
龍蛇:形容書法筆勢飛動,如龍蛇游走。
高陽:指“高陽酒徒”,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代指狂放不羈的嗜酒者。
黃花:菊花。
此詞為辛棄疾與友人吳子似等人宴飲唱和之作。結合“老風光”“兩鬢霜”等句,推測創作于其晚年。此時辛棄疾雖退居,但仍常與文人雅集,詞中既體現了文人以筆墨相交的樂趣,也隱含對暮年的感慨。
全詞通過描寫文人雅集場景,展現了以文會友的雅致,同時借“黃花”“兩鬢霜”等意象,含蓄表達對歲月流逝的感慨。語言平實而意蘊深厚,是辛棄疾晚年閑適詞的典型之作。
古堡森然獨步遲,聲聲焰火動冰池。滿天星碎無尋處,一夜花開有夢時。往日情懷廣陵散,今生事業義山詩。纏綿恍對青春事,未到紅樓已自癡。
作邑有道,儼乎容止。好善惟誠,士輕千里。竊有獻焉,慎終如始。道不易知,民可使由。豈弟君子,憂民之憂。民既樂矣,我心則休。崇酒于觴,與子遨游。
老蠶作繭自纏裹,不肯生前只么休。卻后百年牢記取,滿身明月桂花秋。白頭不了秋風債,桂穴鋤云種一枝。與世今迷日五色,莫教地下有人知。
陳君峭峭霜中竹,只影槐堂送日斜。幾許哀吟訴肝肺,果然才藝損年華。
無雙亭下萬人看,欲覓殘英一片難。夜靜月明猿鶴唳,誤翻玉雪墮闌干。
不嫌既望月華偏,自是浮生見月憐。來歲不知何處看,百年能得幾回圓。倚闌涼思芙蓉露,滿院秋風桂樹煙。正是懷人情不極,一聲歸雁落尊前。
閉門疏雨落梧桐,多少凄涼在此中。遐想倚闌人去后,玉書無路托鱗鴻。
露薄東方高,眾星忽已落。獨此云娥鑒,隤然掛天角。碧空淡于洗,浮光亂參錯。老兔不知寒,輕風裂霞幕。
東風吹雨宿塵輕,丱丱村原正曉晴。遠樹有花皆辨色,好峰無數不知名。云開雁鶩橫長塞,草綠牛羊上廢城。欲向燕山還極目,夕陽時候更分明。
一水兩山間,水如練帶山如阛。昔見江山似圖畫,今觀圖畫如江山。米家下筆亦等閒,盧家珍襲同瑤環。一朝身后落人手,又為好者開歡顏。
雪滿遼陽萬里山,孤城木葉白云間。至今鴨綠江頭月,獨照高驪使者還。
小山兀起勢疑傾,面面奇峰削不成。微徑自能藏宛曲,幽巖原不礙空明。登臨此日無三島,開辟當時有五丁。何處忽聞清嘯發,恍從緱嶺聽吹笙。
端扆垂君治,颙昂十二旒。藻文兼組爛,玉氣若虹浮。體重宸居邃,仁深帝視收。珠光延外燭,星采會中稠。法服雖周盛,巖廊自舜游。無為格天下,涵德永孚休。
乍回眸處去來今,風誼空教惘惘尋。漫道當年弦已絕,爨桐終古貯琴心。氣類相投可斷金,締盟蘭渚水云深。滄江萬古冰輪涌,波外何人夜撫琴。高臺獨坐曉寒侵,忍聽松間變徵音。山鬼不來星墜雨,江干酹酒自沉吟。容甫弘文抵萬金,風帆渺渺霧沉沉。可憐孤館花飛盡,誰解泠泠水際心。
朔吹號寒激箭鋒,初春凜凜似嚴冬。層冰未泮江頭水,積雪還迷天外峰。閒對青銅搔白發,卻思金屋賜黃封。關情最是庭前柳,翠黛含顰恨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