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夏繩卿病
尊生知有道,
猶遣問寒溫。
司馬常稱疾,
東方更避諠。
荊榛蒼石幾,
芝術白云園。
君向醫(yī)王學,
清涼自不煩。
尊生知有道,
猶遣問寒溫。
司馬常稱疾,
東方更避諠。
荊榛蒼石幾,
芝術白云園。
君向醫(yī)王學,
清涼自不煩。
您深知保養(yǎng)生命之道,我仍派人來問候您的安康。您如同司馬相如常稱病避世,又似東方朔避開塵世喧囂。居所旁荊棘叢生,青石板幾案相伴;園中有靈芝白術,與白云共守清幽。您師從高明醫(yī)道,自能心境清涼無煩憂。
尊生:重視養(yǎng)生。《莊子·讓王》有“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yǎng)傷身”。
司馬:指西漢司馬相如,《史記》載其“常稱疾閑居,不慕官爵”。
東方:指西漢東方朔,以詼諧機智避世,《漢書》稱其“時坐席中,酒酣,據(jù)地歌曰:‘陸沈于俗,避世金馬門’”。
諠(xuān):同“喧”,喧鬧。
芝術(zhú):靈芝與白術,均為傳統(tǒng)藥材,代指養(yǎng)生之物。
醫(yī)王:本指醫(yī)術高超者,此處或喻夏繩卿精研醫(yī)道,有療愈身心之能。
此詩應為詩人得知友人夏繩卿抱恙后所作。結合“司馬稱疾”“東方避諠”等句,推測夏繩卿或因厭倦世俗紛擾而稱病修養(yǎng),詩人借此詩問候病情,同時肯定其避世養(yǎng)生、研習醫(yī)道的生活選擇,反映二人交游中對淡泊心境的共鳴。
全詩圍繞“問病”展開,前半以典故贊友人避世品格,后半以環(huán)境與醫(yī)道襯其養(yǎng)生得法,既表關切又彰雅趣,體現(xiàn)古人問疾詩中“慰病”與“賞志”并重的特點。
金陵回首隔江天,重訪隨園好夢圓。不比蒙莊矜化蝶,惟聯(lián)臨汝賦游仙。松篁有約徵前契,猿鳥相親認舊緣。更有未窮名勝處,怎能此夕永如年。
二千五百馀年后,浮海居然道可行。獨倚斗南樓上望,春風回處紫瀾生。
銀塘急雨響颼颼,水濺荷衣萬葉愁。一朵玉蓮波上立,天風吹殺不低頭。憐卿消瘦惜卿貧,肺腑深譚字字真。卻被芳心成一笑,始知洗耳有高人。
文懿艱危際,虛心自晏寧。依違慚問戰(zhàn),閑淡貴無刑。鎮(zhèn)俗懲浮躁,尊儒鏤典經(jīng)。忠誠虧美謚,良足愧幽靈。
遼陽路遙。巫陽夢遙。不如天上今宵。有一條鵲橋。爐香篆焦。心香意焦。簾前素手相招。慰片時寂寥。
平簟疏簾小閣晴,朝來池畔最關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與荷花同日生。
亭亭落日馬蹄忙,兩岸荊榛過外黃。嵐氣漸逢迷草木,煙村又見下牛羊。鄭當時去誰留驛,范史云貧尚有鄉(xiāng)。惆悵昔賢遺跡杳,青山無盡路茫茫。
老病常貪睡,蕭蕭厭雨聲。翩然兩烏鵲,為我報新晴。
殘臘渺茫云外日,新春彷佛夢中來。雪霜便覺都無力,只見桃花次第開。
海色迢迢四望齊,孤峰突兀聳招提。亭噓大壑千帆盡,寺繞寒空萬堞低。天地對懸南北影,云霞不斷古今題。憑高一片真堪畫,縹緲樓臺鐵甕西。百尺危闌坐振衣,白云蒼霧滿禪扉。天空一柱中流出,日午層濤四面飛。秋色帆檣淮甸遠,暮鐘樓殿廣陵微。重來為搆焦君宅,對狎青山住海沂。曳履千盤到上頭,蒼煙寒梵滿清秋。闌干曲抱孤云色,殿閣飛懸大海流。日落黿鼉時自語,風高鴻鵠晚仍留。蓬萊咫尺堪乘興,坐倚芙蓉望十洲。一峰塵外聳巉岏,屹立青螺鏡里看。萬古乾坤誰卓錫,三山濤浪此憑闌。秋空蜃氣連江暝,夜久龍宮上日寒。何處玉笙吹不斷,五云樓殿滿長安。
琴挑何曾動,梭投未免慚。女郎循古禮,元不解清談。
君王博學古無如,羲獻奇蹤購得初。裁處萬機無一事,睿思深殿自臨書。
傍檐依戶語喧喧,似卻如前勢欲翻。弱羽豈能棲畫棟,孤飛只合向蓬門。不知舊宅歸新主,但到深春憶故園。莫訝華堂空有夢,肯容相近即深恩。差池群起逐朝暉,乍得隨風入繡闈。遙望柏梁頻自語,卻憐朱戶幾翻飛。春秋代序身長客,毛羽飄零意暫違。金殿玉樓都莫羨,銜泥且向草堂歸。簾外呢喃若感恩,黑衣憔悴意空存。正傷東府非王謝,肯向昭陽托夢魂。松徑易銜新草色,粉墻難疊舊巢痕。微生暫寄曾何定,一夜秋風歸海門。
耳焦發(fā)禿四肢枯,年近非熊異壯圖。見識漸高詩□□,精神常好酒相扶。地輿茂育元非有,天宇空虛不是無。自笑太倉中一粒,夢魂夜夜侍都俞。
定息山齋不記年,花開花落自然然。翻嫌看歷魯多事,鶯燕時來已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