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祖靜軒之平陽巡簡
竹林斜月話匆匆
不盡離愁思轉蓬
書劍風塵今日別
江湖樽酒幾時同
寒城刁斗秋無警
平野禾麻歲自豐
去住相看情萬里
音書莫惜附鱗鴻
竹林斜月話匆匆
不盡離愁思轉蓬
書劍風塵今日別
江湖樽酒幾時同
寒城刁斗秋無警
平野禾麻歲自豐
去住相看情萬里
音書莫惜附鱗鴻
竹林中斜月映照,我們匆匆話別;說不盡的離愁別緒,思緒如飛蓬般紛亂。帶著書劍奔波于風塵,今日就要分別;漂泊江湖,何時能再共飲一杯?寒冷的城中,秋夜刁斗無聲,邊境安寧;平野上禾麻茂盛,年成自然豐足。你我一去一留,相望間情誼相隔萬里;請不要吝惜,多多寄送書信。
轉蓬:被風吹起的蓬草,常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書劍:代指文才與武備,或指文人攜帶的書籍和佩劍,此處指行裝。
風塵:指旅途或奔波的辛勞。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此處指漂泊的生涯。
刁斗:古代軍中用具,白天作炊具,夜間用于打更報時。
歲自豐:一年的收成自然豐足。
去住:指分別的雙方,一去(赴任)一留(未行)。
鱗鴻:魚和雁,代指書信(古有“魚傳尺素”“鴻雁傳書”之說)。
此詩為詩人送別族祖靜軒赴平陽任巡檢(地方治安官職)時所作。創作背景應是靜軒即將啟程,詩人于離別之際,既感離愁,又因知其赴任之地秋無邊警、歲豐民安而稍慰,故賦詩以寄情。
全詩圍繞“送別”展開,前半寫別時之愁與漂泊之嘆,后半轉寫對友人赴任后地方安定、年豐的期許,末句以“音書莫惜”收束,既體現骨肉親情的深厚,亦展現對友人前程的關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送別懷人之作。
外若絕攀緣,歡喜常現前。本來何所得,吉祥自現形。空生成長老,燃燈常照明。彌勒是同學,釋迦是長兄。神通次第坐,無勞問姓名。名相有差別,法身同一形。
桂樹蘭叢藹宿薰,楚辭一曲送迎神。豈聞鉤黨能留漢,故有桃源可避秦。欲記曾來終草草,多慚浪走祇踆踆。卻尋揚子江頭路,依舊楊花愁殺人。
賈誼形遺委控摶,退之鼻塞等蕕蘭。遷流任化乾馀骨,偃蹇遺容格外官。大道固應多屈辱,小詩何意入波瀾。絕人公事崔丞了,竟日哦松抵掛冠。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好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百年胡為哉,萬事聊復爾。功名早有意,貧賤昔所恥。歲月忽蹉跎,少壯何足恃。身外非我有,毫發不可致。惟有一寸心,俯仰要無愧。歸去來山中,高人未吾鄙。
窗前新竹凈娟娟,借我風涼一榻眠。試問莊周說鵬鴳,何如洙泗舉魚鳶。
寒香初薦,有衣冠入夢,宵魂曾昵。英氣清愁銷已盡,贏得溪山片席。鷗路明邊,雁行低處,冉冉秋無極。煙花難剪,尊前風景猶昔。應記南渡人來,舊京望斷,樓角寒吹笛。寂寞千秋誰淚灑,剩有紅芙露泣。結集緣深,貪多癖在,不負閒吟筆。蘆中身世,扁舟華發驚白。
閒看來往坐多時,雨灑香塵土濕微。珠翠壓頭行不穩,嬌羞兒女把人衣。
洞庭西望楚江分,回首姑蘇是白云。今日南湖采薇蕨,何時重謁圣明君。
儒林劉郎最清絕,手把絲緡歌未闋。忽見江梅數蕊開,一蓑立斷寒江雪。
空中自見清涼月,一光普照婆娑徹。此光湛然無去來,不增不減無生滅。爾是妙德現真身,剎那不起恒沙劫。無邊無盡如虛空,虛空無邊不可說。
寒泄頹云漏夕陽,樓臺隱現表重岡。新秋已自趨嚴警,壯搆猶難掩漠荒。浩浩市聲從遠至,高高邊氣竟天長。關河形勝無窮事,愁絕詩心付莽蒼。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無人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驚覺鴛鴦夢。慢臉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村居何所樂,春至木欣欣。夜睇海上月,晝瞻嶺頭云。東家有勝士,杖屨日相親。山行共采蕨,野步仍班荊。初見氣已合,久游意彌真。劇談復痛飲,相對有馀情。
揚州風物故依然,夢想他時楚水邊。乞與靈根歸自種,梢頭繭栗看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