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學幼于劉大理長欽顧司勛道行胡孝廉元瑞枉集徐氏東園遲李臨淮惟寅不至共賦心字二首 其二
賜園名杜曲,邀客到山陰。
弦管歌中合,魚龍席下今。
石曾驅海至,溪似入江深。
驃騎難同賞,空馳徑寸心。
賜園名杜曲,邀客到山陰。
弦管歌中合,魚龍席下今。
石曾驅海至,溪似入江深。
驃騎難同賞,空馳徑寸心。
被賜名的園林喚作杜曲,邀請賓客來到這如蘭亭雅集般的勝境。管弦樂聲與歌聲和諧交融,宴席下魚龍般的光影浮動眼前。園中奇石仿佛是從海中驅遣而來,溪流深邃如同匯入大江一般。驃騎將軍李惟寅未能同賞此景,只能空自傳遞這拳拳心意。
杜曲:代指徐氏東園,借用唐代杜氏名園之典,暗喻園林雅致。
山陰:借指東晉蘭亭雅集之地(今浙江紹興),此處形容聚會的高雅氛圍。
魚龍:或指宴席下水中魚群與龍形裝飾,或形容水紋波動如魚龍游動之景。
石曾驅海至:化用“鞭石成橋”典故(傳說秦始皇驅石入海),形容園中奇石奇異,似從海中移來。
驃騎:漢代將軍名號,此處借指李臨淮(惟寅),代指其官職或武勇身份。
徑寸心:指微小卻真摯的心意,表達對友人未到的牽掛。
此詩為明代文人雅集之作。作者與張幼于、劉長欽、顧道行、胡元瑞等友人相聚于徐氏東園,本欲與李臨淮(惟寅)共賞,然其未至,眾人以“心”字為韻聯詩,此為組詩第二首,反映了明代文人以詩會友、寄情山水的雅趣。
詩中描繪東園雅集的盛景,通過園林、樂舞、奇石、溪流等細節展現聚會之雅,末句轉寫對友人未到的遺憾,景中含情,情由景生。語言凝練,用典自然,是明代文人宴游詩的典型代表。
佳期不可失,終愿枉衡門。
南陌人猶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獨留罇。
莫道無來駕,知君有短轅。
出身忝時士,于世本無機。爰以林壑趣,遂成頑鈍姿。
臨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舉頭見秋山,萬事都若遺。
獨踐幽人蹤,邈將親友違。髦士佐京邑,懷念枉貞詞。
久雨積幽抱,清罇宴良知。從容操劇務,文翰方見推。
安能戢羽翼,顧此林棲時。
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
岧峣青蓮界,蕭條孤興發。
前山遽已凈,陰靄夜來歇。
喬木生夏涼,流云吐華月。
嚴城自有限,一水非難越。
相望曙河遠,高齋坐超忽。
相逢且對酒,相問欲何如。
數歲猶卑吏,家人笑著書。
告歸應未得,榮宦又知疎。
日日生春草,空令憶舊居。
升陽曖春物,置酒臨芳席。
高宴闕英僚,眾賓寡懽懌。
是時尚多壘,板筑興頹壁。
羇旅念越疆,領徒方祗役。
如何嘉會日,當子憂勤夕。
西郊郁已茂,春嵐重如積。
何當返徂雨,雜英紛可惜。
簡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逍遙精舍居,飲酒自為足。
累日曾一櫛,對書常懶讀。
社臘會高年,山川恣游矚。
明世方選士,中朝懸美祿。
除書忽到門,冠帶便拘束。
愧忝郎署跡,謬蒙君子錄。
俯仰垂華纓,飄飖翔輕轂。
行將親愛別,戀此西澗曲。
遠峰明夕川,夏雨生眾綠。
迅風飄野路,廻首不遑宿。
明晨下煙閣,白云在幽谷。
青袍美少年,黃綬一神仙。
微子城東面,梁王苑北邊。
桃花色似馬,榆莢小于錢。
單父聞相近,家書早為傳。
山店不鑿井,百家同一泉。
晚來南村黑,雨色和人煙。
霜畦吐寒菜,沙鴈噪河田。
隱者不可見,天壇飛鳥邊。
迥風度雨渭城西,細草新花踏作泥。
秦女峰頭雪未盡,胡公阪上日初低。
愁窺白發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谿。
聞道輞川多勝事,玉壺春酒正堪攜。
邐迤曙云薄,散漫東風來。
青山滿春野,微雨灑輕埃。
吏局勞佳士,賓筵得上才。
終朝狎文墨,高興共徘徊。
休沐去人遠,高齋出林杪。
晴山多碧峰,顥氣疑秋曉。
端居喜良友,枉使千里路。
緘書當夏時,開緘時已度。
簷雛已飖飏,荷露方蕭颯。
夢遠竹窗幽,行稀蘭徑合。
舊居共南北,往來只如昨。
問君今為誰,日夕度清洛。
晦賞念前歲,京國結良儔。
騎出宣平里,飲對曲池流。
今朝隔天末,空園傷獨游。
雨歇林光變,塘綠鳥聲幽。
凋甿積逋稅,華鬢集新秋。
誰言戀虎符,終當還舊丘。
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
景清神已澄,事簡慮絕牽。
秋塘徧衰草,曉露洗紅蓮。
不見心所愛,茲賞豈為妍。
西邊虜盡平,何處更專征。
幕下人無事,軍中政已成。
座參殊俗語,樂雜異方聲。
醉里東樓月,偏能照列卿。
佛剎出高樹,晨光閭井中。
年深念陳跡,迨此獨忡忡。
零落逢故老,寂寥悲草蟲。
舊宇多改構,幽篁延本叢。
棲止事如昨,芳時去已空。
佳人亦攜手,再往今不同。
新文聊感舊,想子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