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春曉賦春聲
漏箭初殘,蕓窗漸曉,春聲百種先應。瑤鼎香消,畫樓人倦,睡起峭寒猶凝。回廊簾盡卷,聽穿綠、雛鶯聲近。草芽青遍芳郊,春曉幾番花信。
脈脈閑愁無據,更誰倚玉簫,催遞吟興。闌畔嬌鶯,梁間憨燕,軟語商量不定。一樹香桃艷,乍仿佛、明妝端正。戛觸金鈴。卻愁薄暮風緊。
漏箭初殘,蕓窗漸曉,春聲百種先應。瑤鼎香消,畫樓人倦,睡起峭寒猶凝。回廊簾盡卷,聽穿綠、雛鶯聲近。草芽青遍芳郊,春曉幾番花信。
脈脈閑愁無據,更誰倚玉簫,催遞吟興。闌畔嬌鶯,梁間憨燕,軟語商量不定。一樹香桃艷,乍仿佛、明妝端正。戛觸金鈴。卻愁薄暮風緊。
漏壺的水剛要滴盡,書窗漸漸透亮,清晨的各種春聲率先應和。玉爐里的香氣已經消散,畫樓中的人還帶著倦意,睡醒后料峭的春寒仍未退去。卷起回廊的所有簾幕,聽見穿過綠柳的雛鶯,啼聲越來越近。芳草的嫩芽已染遍郊野,早春的風里已傳遞過幾番花期的消息。心中漫溢著說不出的閑愁,更有誰會倚著玉簫,催促激發吟春的興致?欄邊的嬌鶯,梁間的憨燕,軟語呢喃似在商量著什么。一樹桃花開得艷麗,恍惚間如同美人妝扮得端莊得體。忽然金鈴被風觸動發出清響,卻又擔憂傍晚的風會變得急驟。
漏箭:古代漏壺中標記時間的刻度箭,此處代指計時器。
蕓窗:書窗,因古人常在書齋放蕓草防蛀而得名。
瑤鼎:玉制或華美的香爐。
花信:花信風,指應花期而來的風,代指花期。
戛觸:碰撞、觸動。
薄暮:傍晚,黃昏時分。
此詞當為春日晨起即興所作。詞人于春曉時分,由漏盡窗明、香消人倦的日常場景起筆,捕捉雛鶯、草芽、嬌燕、桃花等春景細節,結合自身“閑愁”與對暮風的隱憂,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及對生活細微處的體悟,或作于春日閑適之時,借景抒懷。
全詞以“春曉賦春聲”為核心,通過細膩的感官描寫,展現了春日早晨的生機與詞人的復雜心緒。上片繪景明麗,下片轉寫閑愁,情感含蓄而真實;語言清麗生動,意象豐富,是一首典型的詠春詞,體現了古典詩詞“即景生情”的創作特色。
孤兒去慈親,遠客喪主人。莫吟苦辛曲,誰忍聞可聞。 可聞不可說,去去無期別。行人念前程,不待參辰沒。 朝亦常苦饑,暮亦常苦饑。飄飄萬馀里,貧賤多是非。 少年莫遠游,遠游多不歸。
草草門巷喧,涂車儼成位。冥寞何所須,盡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遠,此別終天地。臨穴頻撫棺,至哀反無淚。 爾形未衰老,爾息猶童稚。骨肉不可離,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虛張,庭宇為哀次。薤露歌若斯,人生盡如寄。
朝日上高臺,離人怨秋草。但見萬里天,不見萬里道。 君行本遙遠,苦樂良難保。宿昔夢同衾,憂心夢顛倒。 含酸欲誰訴,轉轉傷懷抱。結發年已遲,征行去何早。 寒暄有時謝,憔悴難再好。人皆算年壽,死者何曾老。 少壯無見期,水深風浩浩。
蜀國佳人號細腰,東臺御史惜妖嬈。 從今喚作楊臺柳,舞盡春風萬萬條。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風回一鏡揉藍淺,雨過千峰潑黛濃。
梓里聞清譽,蘇門誦好辭。共深遺鏃恨,聊慰望云思。
詩酒論文日,溪山攬勝時。贈君無縞帶,落寞愧相知。
親知此日半雕零,卻喜英風振北溟。荊樹駢枝留棣萼,菤葹遺閣憶窗欞。
看君繼述承先志,慨我浮沉守一經。日暮途窮徒悵望,擬呼將伯盼垂青。
一別浮云世態更,晉陵劫火尚縱橫。心頭遙溯深離緒,海角相逢話舊情。
往事不堪重記憶,宦游應許遂生平。烽煙未靖需材急,捧檄馳驅好請纓。
金鑒來覓玉泉書,金玉相逢價倍殊。 到了不干藤蔓事,葫牙自去纏葫虎。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永夜繡屏孤,香爐金猊冷。薄幃寒透五更風,霜月欺燈影。 落葉斷魂驚,短夢仍無定。窗外鴉聲續雁聲,不管愁人聽。
江南草,如種復如描。深映落花鶯舌亂,綠迷南浦客魂銷。日日斗青袍。風欲轉,柔態不勝嬌。遠翠天涯經夜雨,冷痕沙上帶昏潮。誰夢與蘭苕。
江南柳,煙穗拂人輕。愁黛空長描不似,舞腰雖瘦學難成。天意與風情。攀折處,離恨幾時平。已縱柔條縈客棹,更飛狂絮撲旗亭。三月亂鶯聲。
江南竹,清潤絕纖埃。深徑欲留雙鳳宿,后庭偏映小桃開。風月影徘徊。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淚空流妝點在,羊車曾傍翠枝來。龍笛莫輕裁。
紅葉飄風秋欲暮。送目層樓,簾卷西山雨。解榻聚賓揮玉塵。風流只欠王夷甫。 質劍為公沽綠醑。滌濯吟魂,擬摘黃花句。醉眼瞢騰攜手處。謝池風月誰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