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樸慈庵二首 其一
神仙何必盡虛無,海外奇方亦不誣。
遂有薪傳兼爾雅,多緣仁術重吾儒。
宏開壽宇肱三折,靜養慈庵杏五株。
自是為醫猶作相,誰從市上覓懸壺。
神仙何必盡虛無,海外奇方亦不誣。
遂有薪傳兼爾雅,多緣仁術重吾儒。
宏開壽宇肱三折,靜養慈庵杏五株。
自是為醫猶作相,誰從市上覓懸壺。
神仙之事何必全是虛無縹緲,海外傳來的奇異藥方也并非虛妄不實。于是有學問傳承且文雅規范,多因仁愛的醫術被儒家所重視。廣開壽域因你如良醫經驗豐富,靜居慈庵有五株杏樹象征醫道。行醫本就如同治國理政般重要,何須再去市井尋找行醫的標志。
誣:虛妄,不實。
薪傳:指學問或技藝的傳承,典出《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
爾雅:指文辭雅正,此處形容醫術理論的規范。
仁術:指仁愛的醫術,《孟子·梁惠王上》有“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肱三折:典出《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為良醫”,比喻多次經歷挫折而經驗豐富。
杏五株:化用“杏林”典故(三國董奉種杏濟人),代指醫家。
懸壺:指行醫,傳說東漢費長房見市中有老翁懸壺賣藥,后稱行醫為懸壺。
此詩為贈別樸慈庵之作。樸慈庵當為醫者,詩中通過肯定醫道的實在性與仁術價值,結合其“靜養慈庵”的生活狀態,推測創作于二人交游之際,或為贊揚其醫道與品德而作。
全詩以“醫道非虛”為核心,先破后立否定神仙虛無,繼而贊揚樸慈庵醫術傳承雅正、仁術符合儒家精神,再以“肱三折”“杏五株”具象其經驗與醫德,末句將行醫比作治國,提升醫道地位,是一首典型的贈醫贊醫之作。
縈心無那東皋步。每彳亍、遲回處。翠減紅消秋已暮。小風悄悄,催他離葉,飛向天涯路。芰荷頁頁風前語。花褪蓮房暗香吐。一陣輕盈翻綠纻。水光搖影,逝波如夢,莫挽芳華駐。
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沉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
幾年玉殿領仙班,霜滿烏靴塵滿冠。寄語山花與溪鳥,今回莫作故吾看。太行日暮車盤處,滟滪波翻舟下時。惟有亭中無一事,坐看忙殺利名兒。楊葉屢穿非是妙,庖刀未缺更須藏。何人識得閒三昧,袖手急流滋味長。花光搖曳猶多事,鳥語軥辀徒自喧。誰是如今愛閒者,請來此地說風幡。競前正作蟻旋磨,逐物方知鵲失真。安得此身隨杖屨,卻來堂上作閒人。
濕云和雨下空堂,至后陰陽亦覺長。今日旅中寒袖手,擬從荀令乞馀香。
邯鄲俠客長安游,青樓要入彈箜篌。單車使者來附耳,對酒不言心自籌。
昔年池滿地,今見屋耽耽。不結蓮花界,龜魚死未甘。
鐘鼓分明歇,香煙亦斷燒。南塘忽有興,蕭寺遂無聊。竹徑因時塞,腰支減食消。安禪難制毒,豺虎下青霄。
何必問由來,春花落又開。恩仇休刻骨,成敗亦忘懷。且喜軀尤健,所欣鬢未摧。闔家都在側,不用覓蓬萊。
愛持空缽嚼花寒,白水青鹽也自安。山色每呼棕笠去,月光只付橘皮看。偶逢白社新開釀,又學山公倒著冠。珍重晚年趙閱道,略將鲊脯間蔬盤。
北堂有慈竹,孫枝淩云起。孤兒復抱子,蘭階映瑤珥。四世萃一門,九原聞亦喜。割鮮開錦席,犀錢一何綺。沉憂天所釋,樹萱乃徒爾。
我眠鼻息鄰家驚,耳不自聞齁?聲。我耳忽鳴韻清磬,旁人對面那能聽。耳鳴如心念,鼻息如己過。心念潛萌眾莫知,己過自迷人看破。歷歷眼前皆要理,舉世何人無鼻耳。
閩贛歸來后,頻年止壯游。論交金石契,博愛古今搜。聯詠寒兼夏,讎書春復秋。相期同砥礪,梨棗冠南州。
巖房靜坐夜方中,無相無緣智境融。未始將心空萬法,曾知萬法本來空。
連陰不出果無驂,只也蒙頭破草庵。獨把一杯看雪坐,便知終日與天談。擁殘敗絮貧忘累,和每無詩老不慚。笑我不留門戶在,龜山立處是河南。
禁苑春光渺后塵,采風何地不咨詢。千年銅柱開藩邸,一日金鑾捧命臣。賦比淮南山八桂,占當星漢月重輪。飛旌五兩頻來往,父老相望越水濱。